安康市:雙培雙引添活力鄉村振興新引擎
為加快西北生態經濟強市建設,聚力建設幸福安康,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安康市大力實施“雙培雙引”工程,全面盤活“本土人才”,著力打造“追趕超越,綠色崛起”“ 新引擎”,走出一條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培育鄉土人才,鍛造鄉村振興“生力軍”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全市以鄉村工匠、種養殖能手、文化能人、村醫、非遺傳承人和農村電商等“土專家”“農秀才”為主要對象,重點培育一批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帶頭倡導文明的鄉村振興生力軍。
“我是個老頑固,開始一直不看好種藥材。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咋也不信這個還能掙大錢!多虧了金銘鋒,他是個大好人啊”,紫陽縣板廠村村民徐仁倫逢人便講。
徐仁倫口中的金銘鋒是板廠村致富帶頭人,他出生于中醫世家,自小就對藥材有著濃厚興趣。大專畢業后,便回到紫陽縣高橋鎮板廠村當起了村醫。鎮上看金銘鋒人年青,好學,又有文化,就把他作為鄉土人才進行重點培養,鼓勵其發揮愛好專長,積極發展中藥材種植。在鎮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扶持下,金銘鋒先后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紫陽縣天和藥業有限公司和藥材加工廠,帶動農民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訂單種植、入股分紅等方式增收脫貧。截至目前,公司與全縣359戶農戶簽訂了訂單種植藥材協議,培訓藥農613人,年種植丹參、苦參、瓜蔞、黃芩、蒼術、白術等中藥材達1800余畝,群眾每畝增收3500元左右。2020年6月,金銘鋒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脫貧攻堅“突出貢獻獎”。2021年1月,金銘鋒高票當選為板廠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真正成為了群眾致富的帶頭人。
全市通過分類實施技能脫貧、產業技術、高素質農民、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等重點人才培訓項目,累計免費技術培訓7.96萬人次,培育高素質農民15268人。
培養專業人才,育好綠色崛起“領頭雁”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康考察時提出了這一科學論斷和發展指向,全市以習總書記講話精神為指引,緊扣“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發展總綱,圍繞富硒產業、文旅康養、新型材料3個千億產業集群,六大綠色工業和六大特色農業,著力培育一批專業人才,通過發揮專業人才“頭雁”作用,引領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平利縣茶葉和絞股藍發展中心研究員劉濤,1984年從安康農校畢業后,便來到平利從事茶產業技術研究推廣工作,一干就是39年。在市縣相關部門的支持鼓勵下,他先后參加了浙江大學、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培訓班學習,考取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成人本科班,練就了一身真本領。對于自己所掌握的理論和經驗,劉濤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技術人員、茶企經營者和農戶。
“劉專家真是我們的貼心人,技術過硬,人又熱心腸,為了我們的產業真是吃了不少苦!”說起劉濤,西河鎮梅子園村劉善斌,有說不完的感激話。200畝高效精品茶園、1000平米加工廠,從選址規劃,到技術培訓,再到現場指導,事無巨細,劉濤全程參與其中。
2019年12月,劉濤榮獲農業農村部“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由他主持的“無性系良種茶樹建園快速成園技術研究”課題也在2020年12月通過立項,通過幾年艱苦試驗,實現試驗設計要求,提早1-2年投產達效,產量提高了10%以上,每畝產值增加1000多元。
為育好用好各類專業人才,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20多項人才政策,鼓勵人才創新創業,累計兌現人才獎勵資金5000余萬元。安康康嫂家政公司王榮榮獲評全國首個家政服務業“全國技術能手”,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毛朝軍、趙小燕獲評“陜西省首席技師”,平利縣萬琴棋、安康職業技術學院丁赟龍獲評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領辦人。選派1000名專家、1000名科技人才深入基層開展技術指導服務1.5萬人次,幫助解決生產技術問題7378個,為基層加快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持。
回引能人返鄉,留住在外興業“金鳳凰”
“衣錦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安康以親情、鄉情、友情為紐帶,大力回引安康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推動人才回歸、資金回流、項目回遷、人力回鄉,加快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
陳國盛是土生土長的石泉后柳人,原為國有企業職工,因企業改制下海創業,先后創立了陜西六臺山實業有限公司、陜西巴人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
針對農村地區“發展缺項目、關鍵缺人才”的核心問題,后柳鎮黨委、政府借助獨特地理優勢和全域旅游發展機遇,采取“政府搭平臺、村委強服務、招商統經營、以商促招商”的運營模式,在項目建設、土地使用、財信擔保等方面給予支持,成功吸引陳國盛返鄉興業,傾力打造中壩作坊小鎮。
陜西巴人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圍繞“中壩建景區、周邊建園區、產品供作坊”的經營理念,結合“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的文化背景,深挖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閑置資源入股、人才技術占股、集體經濟注資、群眾帶資入企等模式,建成了七十二作坊,打造了一座集休閑旅游、親子體驗、團建拓展、田園風光、絲路文化、餐飲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為一體的高顏值作坊小鎮。2018年9月正式開園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直接帶動100余人就業,成功創建為國家3A景區、省級鄉村旅游示范基地。
“十三五”以來,安康有近4萬名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創辦經濟實體2.86萬個,吸納農村勞動力就近就業10萬人。
吸引優秀青年,注入經濟發展“新活力”
青年人才是地方發展的后備軍和接班人,安康通過招錄招聘選調、搭建創業平臺、給予政策扶持等措施,吸引廣大優秀青年回安發展。
帶著理想走出大山,心懷感恩又回到大山。出生于1986年的柯昌勇,畢業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白河縣構朳鎮人。在了解到全市大力支持優秀青年回安發展的相關政策后,他放棄了在大城市發展的機會,回到家鄉創業發展。經過申報,他順利貸到了50萬元創業免息貸款,同時,在縣鎮等各方面的支持下,2015年他注冊成立了陜西秦大山葛業有限公司。
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電商”模式,陜西秦大山葛業有限公司在各鄉鎮成立1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農民發展創新型立體循環式葛根種植生產基地6000余畝,直接和間接帶動增收1000余戶。2018年初,“葛根茶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被省科技廳確認為陜西省科學技術成果,12月秦大山葛業在陜西股權交易中心掛牌,成為白河縣首家在“新四板”交易板掛牌的企業。2019年,柯昌勇被評選為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優秀帶頭人典型案例。
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先后有4000余名優秀青年回安發展,為安康高質量發展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雙培雙引”工程正推動著安康人才資源和創新要素競相迸發,人才的火種也正在金州大地高質量發展中逐步形成燎原之勢。
?(審核:人才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