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聚焦秦創原打造人才新高地
咸陽積極落實省委提出建設“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的總要求,以招引人才、科技合作為重點,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為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提供人才科技支撐。
突出政府主推,強化頂層設計。成立全省首家地市級科技工委,增設1個業務科室和增加12個人員編制,在市區縣設立科技資源統籌中心。出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咸陽核心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和《關于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政策包)》《關于加強人才工作大力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咸陽核心區建設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以更優惠的引才政策、更有效的聚才良方,更貼心的人才服務,吸引高端人才匯集咸陽核心區創新創業。
加大科技投入,增添創新活力。投資10.3億元建設與西安交通大學西部創新港“零距離”相連的跨渭河大橋。投資約200億元建設西部咸陽科技創業灣,為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提供8萬㎡孵化基地、4.5萬㎡專家公寓、2.5萬㎡眾創空間,為西安交大3000名學生提供教學、住宿場地,打造人才“棲息地”和創新“策源地”。設立5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金、1億元的科創種子基金、1.4億元的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加大政策的支持引導力度。2021年全市科技創新平臺政策獎補達到3060萬元;地方財政科技支出增加到2.12億元,較上年翻一番。
加快資源聚集,促進成果轉化。成立咸陽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選聘13名科技經紀人對接科技企業,收集技術需求。成立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咸陽分中心,在涇陽、乾縣、禮泉、淳化等7個縣建立技術轉移工作站。舉辦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活動25場次,發布成果數量277項,簽訂科研成果轉化項目25個,總投資130億元。由中國科協與35家海外科技團體共同發起實施中國“海智計劃”基地落戶咸陽。咸陽高新區創建國家級眾創空間——“筑夢·創享空間”,已成為西北地區唯一的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設立秦創原咸陽科技企業孵化中心,目前已落地西安交大、西工大、劍橋大學、帝國理工等高校、回國創業高層次人才以及上海昆山等高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7個,注冊資金約1.7億元。
釋放人才活力,聚集創新動能。主動加強與高校院所合作,已與49個高校院所簽訂《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咸陽核心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在69家高校院所選聘133名“科技大使”作為產學研合作橋梁紐帶,共吸引高層次人才2104名。建設“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形成西北橡膠塑料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與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學院張敏團隊、陜西天成航空材料有限公司與西北工業大學巴宏波團隊等236人組成的32支“科學家+工程師”隊伍。舉辦第六屆中國創新挑戰賽(咸陽),與高校院所人才團隊共簽訂32項意向協議,合同金額1340萬元。在西部科技創新港舉辦秦創原人才引領創新發展專題研討班,與西安交大簽訂《人才合作與交流備忘錄》、研究生社會實踐基地、組建西部智能電氣綜合性創新聯合體等合作協議,以“平臺+人才”的方式支持創新,推介科技成果,培育咸陽發展新引擎。
(審核:人才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