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縣:下好鄉村振興“棋” 答好智力支撐“卷”

近年來,宜君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積極拓寬選拔吸納人才渠道,大力集聚高素質人才,不斷壯大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戰略高質量實施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廣開門路,開辟引才快車道。積極探索“柔性引才、剛性干事”的工作方法,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大力實施人才“回引工程”,引導鼓勵大學生、在外創業成功人士、民營企業家回鄉創業,并建立項目支持、稅收優惠等工作保障機制,吸引更多人才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建功立業。圍繞縣域經濟發展目標,引進三家電商龍頭企業示范引領,培育出本地電商企業185家、鄉村數字人才1000余名,建成菜鳥上行物流中心1個。聚焦現代農業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這個關鍵,引進陜西康莊食品科技和秦酒酒業有限公司入駐宜君,成立了宜君中藥材研究所,并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5人,中藥材研發團隊1個,掛牌成立了“閻巖專家工作站”“路波名中醫傳承工作站”及“顧小福專家工作站”,組建了中醫藥、電商+孵化等4個人才工作專班,構建了涉農企業招賢納士的人才洼地。

精準施策,構建育才新格局。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培育方式,圍繞蘋果、數字經濟等主導產業,結合黨的建設、鄉村振興和群眾需求,常態化舉辦職業農民、合作社理事長、村“兩委”干部等專題培訓班。2021年以來,共培養技能型、服務型、經營性高素質農民5000余人次。持續加大鄉村教師、鄉村醫生招聘力度,建立健全學習培訓、城鄉流動、第一村醫派駐等長效機制,有效解決了農村學校師資力量不足和群眾“看病難”的問題。緊盯文化振興目標,舉辦農民畫、剪紙等專項培訓班,組織開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群眾書畫展、手工藝技能大賽等活動,為推進文化振興提供了人才保障。

健全機制,服務留才有溫度。大力弘揚“西遷精神”,積極推動人才向鄉村振興一線流動。以省級重點扶持區域政策支持為契機,大力開展“5+1”對口幫扶協作工作,建立與陜西中醫藥大學等5個高校和企業的對口幫扶關系,定期開展合作交流,并選派工作人員到對口幫扶單位學習,切實做大做強做精中醫藥產業。建立專家人才庫,對縣域內和縣域外宜君籍各類人才摸底登記,建立臺賬,健全學習培訓、聯系溝通、交流研討、職業技能等級評定等工作機制,實現人才資源有效利用最大化。加大鄉村振興人才激勵力度,在推薦選拔各級各類人才工程項目人選、“兩代表一委員”“宜君英才”等工作中,注重向基層人才傾斜。近年來,共評選表彰“宜君英才”24名,建立“人才驛站”14個,名教師、名中醫工作室12個。

激發活力,搭建用才大舞臺。積極開展“優秀人才服務基層”“我為群眾辦實事”和“下基層、惠民生”活動,組織“市拔尖人才”和“宜君英才”,組建農業綜合、蘋果、教育、文化、衛生及林業6支專業人才服務隊,采取“人才+項目”“人才+基地”“人才+產業”等形式,讓人才各顯其能、各盡其用。高質量推動脫貧成效鞏固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聘用果業、蔬菜、養蜂、畜牧養殖等農民技術員300余名,組建成立高素質農民跟蹤服務指導團、農民培育師資庫和產業致富帶頭人人才庫,助力全縣村集體經濟、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全縣建成10個縣級、50個鎮級產業基地和4個社區工廠、15個生產車間、6個旅游示范區,形成了“3+4+N”的產業發展體系,117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總額達近7000萬元,為實現產業振興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