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在戰“疫”一線綻放

陜西先鋒網

“李阿姨,體溫測量了沒?菜夠吃嗎?家里還有啥需要采購的……”陜西省寶雞市隴縣城關鎮堎底下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張文新一邊打電話,一邊詳細記錄著,在村里超市買好物品送到村民李玉霞家中。她還囑咐對方隔離期間配合做好核酸檢測,身體有任何不適,及時給她打電話。

這是張文新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年28歲的張文新是一位來自寧夏中衛的女孩,2021年,作為選調生安排到寶雞市隴縣工作。

主動請戰,向險而行踐初心

11.jpg

堎底下村轄16個村民小組,全村有1244戶5189人,在全縣都是數一數二的大村,村大人密路口多,疫情防控任務重、壓力大。

自3月7日城關鎮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會結束后,堎底下村拉響了疫情防控“警報”。

“我是堎底下村的一員,崗位就是戰場,我要和鄉親們戰斗在一起,我在陣地在,疫情不除我絕不后退!” 面對來勢洶涌的疫情,張文新在《請戰書》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您好,請問你從哪里來,請出示健康碼和行程碼,下車登記并測量體溫……”面對疫情,張文新迅速組織人員在村口設立卡點,并率先參與值班值守,嚴格排查過往車輛人員,連日來先后對260多輛來往車輛、420多名過往人員進行了排查登記。

初春的隴縣,天氣乍暖還寒。凌晨1點的村口,張文新依然在卡點值守,微弱的燈光下,她在筆記本上寫道:“誰說站在光里才是英雄,每一個普通人的堅守也是平凡而珍貴的!”

下沉一線,勇于擔當暖民心

由于不會本地方言,面對群眾的各種問題,張文新溝通不暢時會急得滿頭大汗。但她沒有氣餒,一邊向群眾請教,一邊總結經驗,很快掌握了溝通技能,一口不算地道的方言,很快拉近了她和群眾的距離。

為保障居家隔離人員的生活,張文新主動當起了“采購員”,和村干部一道“上門服務”,幫助群眾采購蔬菜、面粉等生活用品,保障隔離人員的正常生活。從西安、寶雞、上海等地返村的35人已全部落實管控和生活保障措施。

“我娃發燒了,我現在還在居家隔離期,不知道咋辦……娃一直哭,快來幫幫我!”3月12日清晨六點,張文新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從西安未央區返村的13組村民胡超因孩子求醫問題焦急地向她求助。

聽著心急如焚的哭訴,張文新立即清醒了過來。她第一時間聯系隴縣疾控中心,協調并帶領醫務人員趕到胡超家里,給孩子做了核酸監測和診療,目前孩子健康狀況良好,家庭成員情緒穩定。臨走時,胡超一家拉著張文新的手滿眼感激,嘴里不停念叨:“都是黨的好干部,政府好啊!”

廣泛宣傳,科學防疫強信心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張文新明白,強化村民自我防控意識至關重要。在她的建議下,村上的大喇叭響起來了,紅馬甲動起來了,橫幅拉起來了,宣傳海報貼出來了。張文新與鎮村干部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和科學防疫知識,動員群眾戴口罩,不聚集,不扎堆,提高自我防范意識。

入戶摸排時,張文新對需要做核酸的群眾進行宣講,幫助老人使用智能手機注冊核酸檢測小程序,教大家如何查詢檢測結果。不厭其煩地交代居家隔離注意事項,囑咐大家決不能在隔離期間出家門。

雖然路沒少走,汗沒少流,也會遇到一些“硬茬子”,張文新每次都堅定地說:“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守好崗位是我們的本職工作,不管遇到什么困難,絕不退縮。”通過扎實走訪,張文新和群眾越走越近了,也慢慢從一個大家不熟悉的“外地娃”變成了“文新,閑了來我家吃飯”的“香餑餑”。

22.jpg

“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枝繁葉茂。我要把堎底下村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用行動照亮初心、用奮斗詮釋使命,帶領鄉親們戰勝疫情,走好鄉村振興之路,讓青春在基層一線綻放最美的光芒!”駐村日記上,張文新鄭重地寫道。


時間:2022-03-16 17:37:02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陜西頻道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