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隴縣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核心引擎,持續深化思想引領、組織引領、先鋒引領“三個引領”行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凝聚紅色動能。
聚焦思想引領,激發鄉村振興“動力源”。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策略,緊扣黨史學習教育主題主線,實施“黨旗映隴州—163造型鑄魂”工程,投資500萬元建成面積1200㎡的“隴州印跡·紅色文化體驗館”,打造融隴縣歷史、秦源文化、革命教育為一體的“紅色會客廳”,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筑牢理想信念、賡續紅色血脈。開展為期3個月的“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擔當作為、爭創一流”大討論活動,學習先進理念、破除思維定勢,以思想大破冰促進事業大發展,引領廣大黨員干部扎根鄉村振興一線、矢志追趕超越。
聚焦組織引領,筑牢鄉村振興“橋頭堡”。深入開展“三化四明”標準化黨組織創建,縣財政、黨費補助80余萬元支持鎮村提升村級陣地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創建省級示范村8個,市級達標村96個,助力基層黨建整鎮推進、整縣提升。全面推廣“黨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引領鄉村振興模式,創新村村聯建、村企聯建、村社聯建等黨建聯建形式,構建“一核多元”組織體系,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聚焦奶山羊、蘋果、核桃、烤煙、食用菌、中蜂6大特色產業板塊,投入1500萬元“紅色資金”支持30個示范村先行先試、率先發展,探索產業帶動、資源開發、資產盤活、鄉村旅游、股份合作5種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特色產業做大做強,2020年收入超過10萬元的村76個,占村總數的73.1%,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迸發,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能。
聚焦先鋒引領,建強鄉村振興“主力軍”。大力實施“頭雁引領”計劃,從“四類人員”中新選配村黨組織書記37人,村“兩委”班子成員517人,104個村全面實現“一肩挑”,村干部隊伍年齡結構、學歷層次和專業素養持續優化提升。堅持把精銳力量挺在鄉村振興最前沿,選派駐村干部288名,實現104個村第一書記和80個脫貧村、鄉村振興示范村駐村工作隊全覆蓋。向4個社區選派工作隊幫助搬遷群眾穩就業穩增收,創辦13個社區工廠,吸納850余戶群眾就近務工。創新建立“三鏈”富民機制,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黨旗紅·產業鏈上爭先鋒”行動,全縣建成規模羊場159個,輻射帶動1.5萬名群眾嵌入奶山羊產業鏈創業就業,全產業鏈產值達68億元,成為興隴富民的首位產業,有力推動了產業高質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