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多措并舉強基固本 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漢中市深入貫徹落實中組部《關于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若干意見》及全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視頻會議精神,持續用力建強基層組織,提升隊伍素質,優化服務水平,發揮先鋒作用,推動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

選優訓強班子帶頭人,打造鄉村振興“領頭雁”。堅持高線選人。圓滿完成全市1894個村、293個社區“兩委”換屆工作,整體實現了“五升兩降一強”目標,村“一肩挑”比例99.75%,村干部整體綜合素質更優、帶富致富能力更強。引導規范履職。全面落實村黨組織書記備案管理制度和縣級多部門資格聯審機制,鞏固深化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村級“三務”公開,“四議兩公開”制度。強化激勵鼓勵。結合實際提出村“一肩挑”補貼最低3400元/月,其他村干部補貼原則上為“一肩挑”的60%的標準,統籌多方合力,加大投入支持力度,鼓勵各縣區就高執行。強化培訓塑能。將村干部培訓納入各級培訓“規定動作”,分級分類組織新任村黨組織及其他村“兩委”成員全覆蓋輪訓。截至目前,全市1894名村黨組織書記已接受1輪以上輪訓,其他村“兩委”干部累計接受各級輪訓7300余人次。

提高標準化創建水平,筑牢鄉村振興“橋頭堡”。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鮮明導向,堅持一手抓示范打造,一手抓后進提升,建強鄉村振興橋頭堡。持續推動村級標準化建設為基層減負。全市已建成省級標準化創建示范村87個、市級示范村297個、達標村1498個。持續開展村級活動場所規范清理活動,杜絕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制度掛牌過多、陳舊過時、無實質內容等問題,切實減輕基層負擔。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為基層賦能。以“四類重點村”為重點,全面研判、全面體檢,不設比例、應整盡整,共摸排確定軟弱渙散黨組織25個,逐一落實“四個一”整頓機制。推動“開門搞整頓”與“我為群眾辦實事”相結合,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整頓工作帶來的真切變化,贏得群眾滿意。以加快村黨組織領導下的集體經濟發展為基層助力。積極推動村黨組織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兼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部署開展集體經濟“薄弱村”集中提升清零行動,強化政策支持與資金幫扶,全面清零年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薄弱村”,實現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健康、運轉規范、效益良好。

選好管嚴駐村隊伍,培育鄉村振興“引路人”。堅持把從嚴從實選優派強、管嚴用好第一書記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為聚力推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人才支撐。“三條鐵律”盡銳出戰。市委對選派新一輪駐村干部提出“三條鐵律”,即:對派不出干部駐村的,由單位班子成員到村擔任第一書記或工作隊員;對不服從組織安排的,由組織人事部門調離本單位,并指派單位班子成員接替駐村;對因工作不力被召回的,由單位“一把手”接替擔任第一書記或工作隊員。市委組織部、市鄉村振興局對駐村干部實行前置審批備案,確保選人合規。因村派人科學組隊。按照“先定村、再定人”原則,提前摸清需求,明確選派人數。各級選派駐村第一書記1085名,做到了脫貧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軟弱渙散村、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紅色美麗村莊試點村應派盡派、精準匹配。創新制度嚴格管理。啟用漢中智慧黨建云平臺“第一書記”信息管理模塊,通過實時簽到、上傳工作日志、群眾評價、成效考核等功能,實現第一書記在線管理。

加快黨建工作創新步伐,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建立縣鎮兩級書記工作交流會制度。每季度市委分別召開1次縣區委書記、1次鎮(街道、園區);黨()委書記工作交流會(座談會)。通過集中亮相講思路,同臺競賽比實績,測評排名加壓力的方式,形成各級黨委書記主動研究、主動破解、主動推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思想和行動自覺。抓好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工作。全力打造西鄉縣駱家壩鎮鐘家溝村紅色美麗村莊試點。積極爭取整合各方面資金1200余萬元專項投入鐘家溝村項目建設及后續保障,與村容村貌整治相結合,完成護欄安裝、排洪渠治理、河道清淤等美化工程,以及村級活動場所、綜治中心整體設計等工作。力行“書記項目”為基層減負。不斷鞏固深化基層黨建“書記項目”成效,精簡優化面向基層的各類檢查考核。發揮“黨建+重點工作”合力,以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引領,將產業發展、社會治理等工作納入“書記項目”一體推進、共同保障。以“書記項目”執行效果作為縣鎮村各級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通過“工作推進書記抓、考核評議抓書記”的辦法,確保基層黨建各項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