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縣:“六聯機制”繪就和美鄉村畫卷
陜西銅川宜君縣創新構建“支部聯合、資源聯享、人才聯育、產業聯興、治理聯抓、實事聯辦”的六聯機制,以黨建鏈串起產業鏈、人才鏈、治理鏈,形成“黨建引領、多方聯動、全域提升”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組織聯建筑牢紅色堡壘。實施“分類指導、爭先進位”三年行動”,打破地域壁壘組建23個跨村聯建黨支部。通過“強帶弱、老帶新”結對幫扶,創新“五個一”載體(講授黨課、主題黨日、談心交流、觀摩評比、志愿服務),推動40%以上村黨組織晉位升級。創新“強強聯合”模式,打造玉米產業、蘋果產業等4個特色黨建聯盟,實現組織共建、活動共辦、發展共謀。
資源聯享激活發展動能。建立“黨建+產業+人才”資源庫,盤活農村集體閑置的土地、房屋、設備等閑置資源,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整合涉農資金1.2億元,盤活閑置土地3000畝,打造“科技小院”“電商小院”等創新平臺12個。推行“第一書記擂臺賽”,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生動局面。
人才聯育鍛造振興鐵軍。實施“雁陣培育”工程,建立“導師幫帶+田間課堂+實踐鍛煉”的三維培養體系,培育村級后備干部316名。創新“人才回引”機制,出臺返鄉創業15條政策,吸引230名大學生、退伍軍人返鄉創業。開展“百名專家進鄉村”活動,組建玉米種植、蘋果管護等5支專家服務團,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00余人次。
產業聯興打造特色集群。構建“5+N”現代農業體系,打造玉米、蘋果、核桃、醫藥、光伏五大產業示范區,建設標準化種植基地12萬畝,培育農業龍頭企業28家。創新“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100個村年集體收入達10萬元以上,“薄弱村”占比降至6%。實施“數字鄉村”工程,建成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8個,網絡銷售額突破2億元。
治理聯抓繪就和美畫卷。構建“五級網格”治理體系,推廣“雙積分制”“巷長制”等經驗,化解矛盾糾紛1200余件。以“千萬工程”為抓手,完成改廁500戶,新建衛生室4所、中醫堂15個,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3個,建設“千萬工程”省級示范村5個、市級重點村12個。創新“智慧黨建”平臺,實現黨務村務財務“一網通辦”,群眾滿意度達98.6%。
實事聯辦增進民生福祉。建立“民情氣象站”制度,確定“十件民生實事”,完成6萬畝連翹栽植、15公里產業路建設等民生項目。推行“一站式”服務,清理村級掛牌32類,精簡證明事項18項。開展“深化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建立“紅黃藍”三色督辦機制,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86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