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黃龍,溪畔露營的歡笑驚起白鷺,農莊灶臺升騰起柴火香氣,魚池邊垂釣竿劃出道道銀弧……在延安市黃龍縣這片生態沃土上,黨旗迎風招展,引領著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蓬勃涌動。今年以來,全縣以“組織起來、服務群眾、富裕群眾”為主線,錨定“4+x”產業鏈攻堅方向,各級黨組織擎起黨建引領旗桿,推行“產業發展到哪里,黨支部(黨小組)就建到哪里”“哪里需要服務,哪里就有黨支部(黨小組)”的紅色引擎,以“組織根系+服務末梢+政策活水”的三維聯動為紐帶,將黨的組織根系深扎產業鏈條,把服務末梢精準嵌入產業環節,讓政策活水精準澆灌產業沃土,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振興發展的動能。
組織根系深扎產業沃土。崾崄鄉的千畝玉米地青浪翻涌,聯合社黨支部的黨員穿梭忙碌:農資服務組高效飛灑農藥,技術指導組傾囊傳授智能節水灌溉技術,產品銷售組已對接好大型商超,一整套環環相扣的服務體系,正助力2290余噸玉米走出山溝,預計收入2060萬元。
正是黃龍縣眾多農村黨支部和各類黨小組扎根泥土,對接群眾需要、鏈式精準服務的生動縮影。為縱深推動產業提質增效,黃龍縣在全縣47個行政村織密建強了221個黨小組網格和功能黨小組,爭當群眾身邊的“貼心服務隊”,其中對接產業發展81個(如蘋果、玉米技術、中藥材種植、農機服務、托管)、基層治理47個、應急處突27個、旅游產業10個、產品幫銷18個。“支部領著產業跑” 的生動局面已初步形成,黨旗在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的產業帶上高高飄揚。
黨員服務閃耀鄉村田野。?在石堡鎮梁家河漁業小鎮,“黨員責任田”“黨員先鋒榜”等包聯機制有效激活了黨員能量。56名群眾在黨員帶動下,踴躍領辦合作社、發展庭院經濟、投身旅游服務業。產業研討會、技術培訓課深入垂釣賽場、養殖基地、鄉窯民宿,累計舉辦16次,群眾參與熱情高漲,參與率高達90%。
廣大黨員干部自覺發揮熟悉業務、技能過硬的優勢特長,下沉一線、躬身實踐、親修田壟,常年活躍在產業鏈的育苗、管理、銷售、服務等每一個關鍵節點,成為黃龍推動產業興旺、振興鄉村最堅實可靠的支撐力量。全縣范圍內,由156個基層黨支部396人組建“黨員服務隊”32支,始終聚焦群眾關切和基層需求,常態化開展下基層惠民服務,累計為群眾、為基層辦實事、辦好事1679件,切實解決了一批急難愁盼問題。
在今年抗旱保供緊要關頭,各支服務隊勇挑重擔、沖鋒在前,和基層干部群眾一道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科學調度、精心指導、日夜奮戰,最終實現了全縣糧食種植(玉米)出苗率穩定在95%以上,蘋果幼苗成活率達90%以上,壯苗保果率也保持在95%以上的顯著成效,有力保障了農業生產安全。
政策池水潤活產業春山。四條梁村的核桃加工廠機器轟鳴。“圣地紅”品牌核桃油通過抖音直播間走進千家萬戶,村民老張攥著分紅款笑紋舒展:“土地交給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省心!增收!”三十里外的圪臺鄉,40萬棒香菇在村企聯營模式下化作360萬元產值,50個村民在家門口端起“生態飯碗”。
黃龍縣聚力壯大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三大發展動能,堅持以“鏈式思維”做好頂層設計,整合部門、企業、合作社以及市場資源,相繼出臺《黃龍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獎補辦法》《文旅產業發展獎補辦法》《旅游產業發展借款貼息實施辦法》《民宿獎補辦法》和《關心關愛離任村干部十條措施》等,通過村企聯動、產業鏈延伸、市場化運作和政策賦能推動依山經濟、沿河經濟、庭院經濟大力發展,持續延鏈、補鏈、壯鏈,助力全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