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縣:考核“瘦身減脂”干部“精氣十足”
近年來,黃龍縣積極響應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的具體要求,持續精簡優化考核體系,統籌規范考核事項,強化結果研判運用,切實為基層考核“瘦身減脂”,激勵引導廣大干部輕裝奮進,為生態經濟強縣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刪繁就簡”突出精確,“指標瘦身”突顯工作實效。整合重構,破解指標繁冗。黃龍縣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事關全縣發展的經濟增長、生態環保等關鍵領域,對照市考指標、縣“兩會”工作部署等重點任務,設置關鍵性、引領性指標。在考核內容中突出展現中央、省委、市委安排部署的重要任務,突出設置項目建設、招商引資、農業發展、護林防火等縣級重點工作,突出反映核桃產業、人居環境整治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重點工作推進到哪里,考核就跟進到哪里。
瘦身提質,嚴控指標數量。黃龍縣堅決落實中央為基層減負工作要求,嚴把考核指標“入口關”,為指標“修枝剪葉”,對內容相近、重復考核的指標予以整合,對擬保留的考核事項提出優化措施。2024年將全縣指標設置控制在兩級以內,將所有考核事項整合為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安全、社會評價、加減分五個方面,鄉鎮精簡考核事項90%,部門精簡考核事項94%,大幅壓減了量化指標,基層減負成效顯著。
刪繁就簡,縮減考核周期。黃龍縣樹立干在平時、比在平時、優在平時的考核導向,加強過程管理,將考核事項貫穿于基層工作全過程,通過定期調度、隨機抽查、專項督查等方式,加強對基層工作的日常監督和指導。年終實地考核由“一支隊伍、一個時間、一次完成”,重點聚焦職能工作指標和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主要通過“談話+測評+實地查看”的方式,全面掌握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和領導班子及領導干部履職情況,推動考核工作更具實效。同時,綜合運用信息系統、統計數據、日常掌握、動態監測等情況進行量化評分,實現80%以上的指標數據由縣級主管部門提供結果,在為基層減負同時,倒逼考核責任單位強化日常調度和跟蹤問效,不斷提升考核工作的精準度。
分類考評縱深推進,“量體裁衣”凸顯差異化。科學精準,注重差異考量。黃龍縣根據鄉鎮資源稟賦和發展定位,按照“兩條產業帶”布局思路,把基礎條件相近、產業發展相似的鄉鎮分類考核排名,將7個鄉鎮分為農業產業鄉鎮和旅游產業鄉鎮2類,各考核牽頭部門在制定指標時根據鄉鎮實際,有針對性地設置差異化指標,實行差別化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統一的考核評價方式。比如,農業產業鄉鎮重點考核糧食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等指標;旅游產業鄉鎮突出旅游品質提升、公共文化建設的考核,降低其他指標的考核權重。
分道賽跑,統籌同類競爭。將全縣被考核的機關單位按照業務職能劃分為縣委工作部門和綜合服務、群團、社會管理和公共事業、涉農和執法監督4類,保證同類單位在同一標準下進行考核,確保結果更加精準合理。考核既有同題共答,也有自問自答,要求各部門立足自身實際,自主申報個性化特色考核項目,找準具有引領性、帶動性、示范性的重點工作、重大項目和關鍵環節,抓住發展“牛鼻子”,達到牽一發動全身、抓一點而帶全局的效果。考核等次評定劃分為優秀、良好、一般、差四個等次,根據考核成績按優秀等次不超過35%的比例進行評定,實現4類中均有“好”等次產生,避免人員多的大部門“占位”優秀名額,有力打破以往“邊緣部門”、人員少的小部門難以獲得“好”等次的窘境,確保各部門考出實績,有效促進干部新擔當新作為,促進事業全面發展和干部成長進步。
從嚴清理,減輕基層負擔。在全縣范圍內全面開展清理規范“一票否決”和簽訂責任狀事項工作,對沒有政策法規或者法律依據、與黨中央最新精神和當前形勢要求不相適應的,果斷予以清理,探索制定“一票否決”和簽訂責任狀事項的準入、退出、日常管理機制,實行清單管理,全縣共保留“一票否決”事項2項、責任狀事項1項。對應的牽頭單位對保留的“一票否決”和簽訂責任狀事項在執行過程中明確內涵和措施,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厘清權責清單等方式切實抓好規范運行,確保減事項不減責任,減負擔不減壓力。讓基層輕裝簡行,讓干部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謀發展、促振興上來。
注重結果運用,激勵作為促發展。分類考量,構建多元評價“畫準像”。根據不同層級干部不同特點,將鄉鎮、部門主要負責人與普通科級干部放在不同維度考核評價,為公平公正考核評價找齊“水平線”。對各級領導班子明確了政治思想建設、領導能力、工作實績、黨風廉政建設、作風建設等5項考核指標,每一項考核指標均有“優秀、良好、一般、較差”4個等級的參考要素,對科級干部主要考核“德、能、勤、績、廉”5個方面,對班子和科級干部表現進行量化,讓數字“說話”、以事實服人,推動各級各部門實干擔當、創先爭優、示范帶動。
獎優樹典,激活爭先創優“動力源”。將領導班子考核結果與領導干部個人考評結果相掛鉤,對年度考核優秀單位的領導干部評優評先比例上調5%,加大對基層鄉鎮一線的優秀比例傾斜,嚴格及時兌現考核獎懲,對考核結果未獲得優秀的單位主要負責人不予評優,形成“集體爭先、個人創優”的良性循環,彰顯“大抓基層、突出一線”的鮮明導向,充分調動了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營造爭先創優濃厚氛圍。
考用結合,樹牢選人用人“風向標”。牢固樹立“重基層、重實績、重品行、重公論”的鮮明選人用人導向,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選拔任用、職級晉升的重要依據。2024年累計調整干部341人次,其中提拔基層干部27名、第一書記4名、選調生5名、90后干部19名、晉升職級等級22名,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機會、有舞臺,營造了全縣干部團結協作、“追趕超越”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