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縣:“四點”推動干部教育培訓提質增效
近年來,延長縣持續深化“鑄魂、強基、賦能、塑形”四大行動,突出抓好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支撐點、突破點、發力點和關鍵點,強力推動全縣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既“走心”“走新”又“走實”。
找準“支撐點”,推動培訓機制長效化。一是完善體制機制。縣委高度重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黨校(行政學院)系統專題工作會議和全省干部教育培訓重點工作推進會精神,構建以縣委組織部牽頭、行業部門單位聯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廣泛征集培訓需求,科學制定黨員干部人才年度培訓計劃,切實增強了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夯實基礎保障。始終把要素保障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抓手,累計撥付500余萬元對縣級黨校進行標準化建設,并將干部教育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進一步整合師資力量,建立全縣干部教育培訓師資庫,培養儲備黨的創新理論課、廉政課、專題課、現場課等教師22名。三是健全培訓體系。聚力打造干部教育培訓“新矩陣”,制定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縣鎮村“3+2+1”培訓體系的方案(試行)》,優化縣級“培訓中心”、鎮級“培訓基地”、村級“培訓講堂”等組織機構,成功打造培訓中心3個、培訓基地16個、培訓講堂159個,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持續拓寬內訓外培的廣度和深度。
聚焦“突破點”,促進培訓內容科學化。一是打造本土紅色教育課程。深入挖掘縣域優質“紅色資源”,開發《河防保衛戰》《東征會議的歷史意義及現實啟示》等具有延長特色的紅色教學資源體系,持續講好延長“紅色故事”、打造延長“紅色地標”;現已建成省級干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3個,開發紅色教學課程16節,初步形成了全縣干部教育培訓紅色資源環線。二是打造干部履職能力課程。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緊盯黨政(企事業單位)領導干部、專業技術人員履職能力的短板弱項,開發政治素質、調查研究、科學決策、改革攻堅、應急處突等專業性課程,累計開展各類履職能力培訓班18期1500余人次,幫助黨員干部全面更新業務知識、補齊能力短板。三是打造助推高質量發展課程。聚焦延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豐富拓展干部能力素質提升核心課程,圍繞項目建設、現代產業、經濟金融、鄉村振興、基層治理、風險防范等重點領域,新增項目管理、期貨金融、支付改革等一大批實用型課程,累計舉辦各類培訓班20期1100余人次,切實增強了領導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
緊盯“發力點”,實現培訓方式多元化。一是抓實專題培訓。瞄準領導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剛需,嚴格貫徹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分層、分級、分類開展“菜單式”培訓,累計舉辦鄉村振興、金融育才、黨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題培訓班20期8000余人次,為“三優延長”建設鍛造了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二是抓細省市調訓。嚴把調訓“選派關”,建立調訓人員數據庫,落實資格審核、人選比對、書面函推、逐級呈報等制度,有效避免重要崗位干部多頭調訓、重復培訓等現象,確保調訓的嚴肅性、科學性。特別注重對培養潛力大、培訓需求強的干部的培養,分期選派80余名領導干部參加省市組織部門組織的各類培訓。三是抓好實踐鍛煉。按照“外謀合作、內求突破”原則,持續加強與中金所、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江蘇省宜興市等校企地的交流合作,選派116名干部赴上海、宜興掛職鍛煉和交流學習;選派100余名優秀年輕干部到鄉村振興、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信訪維穩等一線淬火歷練,讓干部在實踐中經風雨、壯筋骨、增才干。
抓住“關鍵點”,確保培訓效果實用化。一是推行以講促學。建立領導干部上講臺機制,將以講促學作為檢驗領導干部政治素養和執政能力的有效手段,明確領導干部上講臺授課的頻次、時長、范圍等,推動領導干部上講臺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充分發揮各級領導干部示范引領帶動作用,教育引導全縣黨員干部爭做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業務知識的活字典。二是堅持跟蹤問效。健全干部教育培訓問效機制,對干部培訓返崗后的工作情況進行跟蹤管理,重點督查是否將培訓內容真正學懂、弄通、做實,用好用活陜西干部網絡學院優質教育培訓資源,持續提升個人綜合素質。三是強化督導考核。將干部教育培訓與“學思想強理論、學政策提能力、學經驗增才干、學案例樹典型、學標準促規范、學紀律守規矩”為內容的干部業務能力提升專項行動緊密結合,強化督導檢查,將培訓成效作為干部作風能力提升活動專項考核、干部職工評優樹模的重要依據,全面激發廣大黨員干部“敢闖、敢為、敢干”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