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縣:“四措并舉”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難題

陜西先鋒網

近年來,黃龍縣立足發展實際,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為突破口,著力構建“三位一體”工作機制,推動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一線下沉,實現基層治理效能“三升三降”(即:基層黨組織統籌協調能力提升,民生事項辦理時效提升,群眾滿意度提升;基層負擔指數下降,矛盾糾紛發生率下降,12345熱線投訴量下降),有效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難題,探索出一條具有黃龍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子。

黨建引領筑根基,構建治理“動力主軸”。黃龍縣堅持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創新建立“縣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鄉鎮黨委-社區黨支部-居民小區”聯動治理體系,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治理網絡。試點“五方協同”治理模式,構建“社區+網格長+網格員+物業企業+業委會”聯動機制,將2個社區黨支部升格為黨總支,劃分12個居民小組,設置67個網格,配備網格長12名,兼職網格員共67名。網格長、網格員、業委會參與基層治理,與社區、物業企業形成合力,在老舊小區改造、矛盾糾紛調解等民生領域形成“社區吹哨、多方響應”的治理格局,推動71個住宅小區實現黨建工作全覆蓋,真正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實現黨組織對基層治理的全方位引領,讓黨旗在基層治理末梢高高飄揚。

資源下沉強保障,夯實治理“硬核支撐”。針對基層“權責不對等、資源不匹配”的突出矛盾,黃龍縣實施“三下沉兩保障”工程,構建起資源要素向基層集聚的制度通道。將17項民生服務事項審批權限下放至石堡鎮,建立社區工作者公平透明、保障有力的薪酬體系,推動編制資源向基層傾斜;選派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機關干部擔任社區第一書記,為社區黨總支配備13名委員,充實基層工作力量,設立基層治理專項資金,整合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資源,打造“10分鐘便民服務圈”,實現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便民服務的基層集成化供給,讓基層組織從“無米之炊”變為“有米下鍋”,為治理效能提升提供堅實保障。

服務優化提質效,擦亮治理“民生底色”。黃龍縣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常態化開展“三進三問”大走訪活動,組織1200余名黨員干部下沉網格,收集民生訴求144條,解決率達98.6%。實施“五單制”服務模式(群眾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組織曬單、群眾評單),培育“小城家園服務議事廳”“民情110”等特色服務品牌,其中“小城家園”整合社保、民政等部門窗口,辦結事項116件,實現稅務、醫保等高頻事項“一站式”辦理,服務群眾超0.96萬人次;“民情110”快速響應機制整合公安、民政、人社等多部門資源,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協同聯動,推動民生事項一次辦、一次結,目前事項辦結率達98.5%。同時,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精準服務40余名困難群眾,舉辦3場文化惠民活動,惠及0.42萬人次,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針對新就業群體建立4個“暖新驛站”,引導43名快遞員、網約車司機擔任“流動網格員”,累計上報安全隱患等有效信息12條,構建起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和治理成果反哺新就業群體的良性循環。

管理創新激活力,構建治理“長效機制”。黃龍縣在基層社區治理中建立“定期會商+專項調度”制度,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議,每季度開展治理效能評估,形成“部署-落實-反饋-提升”閉環管理。在社區推行“大黨委”制,吸納駐區單位、物業企業、社會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建立資源、需求、項目“三張清單”,實現共建單位與社區需求精準對接。制定社區物業黨建聯建《七條措施》,推動物業企業建立黨組織,打造“紅色物業”,物業投訴率同比下降85%;開發“數字黃龍”可視化智慧服務系統,接入政務、民生等多個領域數據,實現“線上點單、分層受理、分級交辦、評價反饋”閉環管理。群眾訴求辦結時長大幅縮短,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提升基層治理的智能化、精準化水平。

黃龍縣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抓手,推動更多資源向基層傾斜、更多服務向一線延伸,讓“小馬”變“駿馬”“大車”變“快車”,奮力書寫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黃龍答卷,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治理保障。


時間:2025-07-21 12:00:51 來源:延安黨建微信公眾號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