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安塞區:“雙報到、雙承諾”賦能基層治理 激活共治共享新動能

陜西先鋒網

行走在安塞區,黨員干部的身影穿梭在各個社區,為居民排憂解難;老舊小區改造如火如荼,一個個民生項目切實落地。

近年來,安塞區全面落實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雙承諾”制度,通過黨建引領,推動資源下沉、服務聚集、力量延伸,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強基賦能,筑牢基層治理根基。區委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機制、協同發力。一是織密責任體系,貫通“一張網”。構建“區委統籌--街道協調--單位協同--社區承接”四級聯動責任鏈,區委組織部牽頭制定機關、事(企)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進社區“雙報到、雙承諾”實施意見和紀實手冊,明確駐區企事業單位提供資源、黨員認領崗位雙向責任,建立黨建聯席會議、述職評議考核等制度,壓實243家報到單位主體責任。同時,貫通“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編織起一張全域覆蓋的基層治理網絡。二是創新管理模式,打好“組合拳”。推行“清單式”精準管理,以“需求清單”收集社情民意,梳理出停車難、管網老化等132項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資源清單”整合醫療義診、法律援助等68類轄區優勢資源;以“項目清單”推動服務落地,形成“群眾點單--組織派單--黨員接單”的高效閉環。其中,主城區民生“三順”工程讓2.3萬余人受益。此外,創新“三色”動態管理,通過“百家熟”活動為居民分類,提供精準服務,搭建“微心愿”認領平臺,讓黨員幫扶困難群體更貼心。三是嚴格考核監督,用好“指揮棒”。將“雙報到、雙承諾”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和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依據黨員服務情況量化積分,與評先評優、績效考核掛鉤。累計開展12次專項督查,約談3名履職不力單位負責人,承諾事項辦結率高達96%。

握指成拳,凝聚基層治理合力。在“雙報到,雙承諾”工作推進中,區委聚焦基層治理“資源散、力量弱、協調難”等問題,深化共建共治共享。一是街道發揮“治理樞紐”作用。每季度召開黨建聯席會議,統籌協調駐區單位、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群團組織等各方力量參與共建共治。今年以來,開展“百人宣講到社區”“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系列活動,理論宣講11次,受眾達9000多人次。二是駐區單位發揮“共建共享”作用。243家駐區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積極履行共建責任。年初到社區報到,簽訂共建協議,認領各類清單,承諾服務事項。今年以來,聯合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26次,實施42個民生項目,舉辦12場文體惠民活動,應急管理部門還組建應急救援隊伍,開展12次專業化培訓演練,形成治理共同體。三是黨員發揮“服務先鋒”作用。在職黨員化身“服務先鋒”,走進社區、網格、樓棟,積極參與治理。130支“張思德黨員先鋒服務隊”活躍在各個角落,累計認領2425個承諾服務事項,已兌現1770個,共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2萬余件,營造出“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

?提檔升級,繪就基層治理答卷。“雙報到、雙承諾”有效破解了基層“小馬拉大車”困境,探索形成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一是黨建領航,轉化組織優勢。依托社區和網格黨群服務中心,打造社區養老驛站、假日課堂、暖“新”驛站等5個特色服務場所,建成“15分鐘便民服務圈”,每個樓棟懸掛網格員信息公示牌,吸納在職黨員、社區志愿者等擔任網格信息員,共同參與社區治理,讓轄區居民享受“家門口”的便捷服務。二是靶向發力,實現精準匹配。通過“社區需求+單位資源”精準匹配,構建起“社區統籌、單位支持、黨員參與”長效機制,以清單管理摸清需求、整合資源,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推動基層社會治理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對居民進行分類,提供精準化、差異化服務,實現特殊群體幫扶全覆蓋。三是系統集成,推動整體聯動。依托“四級體系”壓實責任鏈條,以報到單位為支點,撬動機關、企業、黨員等多元力量向社區集聚,深化組織聯建、資源聯享、服務聯抓、難題聯解、活動聯辦“五聯共建”,引領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和群眾共同參與,實現資源有效整合,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時間:2025-07-21 11:57:44 來源:延安黨建微信公眾號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