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破解“小馬拉大車”問題
—— “輕車”減負 “壯馬”賦能

陜西先鋒網

“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持續發力破解‘小馬拉大車’問題,讓社區干部能輕裝上陣,把更多精力放在為群眾服務上。”6月5日,西安市閻良區新華路街道紅旗社區黨委書記趙瑋在同記者交流時表示。

不久前,紅旗社區在社區廣場舉辦“微笑日”便民公益市集活動,義診義剪、政策宣傳、需求登記……每個“攤位”前都聚集了很多居民。提供義剪服務的志愿者王國英表示,為基層減負,最明顯的感受就是社區工作者登門拜訪、上門回訪的時間更多了,服務群眾的能力提升了。

202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立起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今年初,陜西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納入“八場硬仗”之一,以“輕車、壯馬、暢路、聚力”為工作思路,集中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

“輕車”減負:讓干勁更足

5月7日,記者在紅旗社區看到,社區門口掛著黨群服務中心、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居務監督委員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5塊標識牌。社區各辦公室門外,原本掛滿了大小不一、材質各異的牌子,如今這些牌子基本被摘下。

清理“濫掛牌”,不僅是卸下一塊牌子,更重要的是卸下壓在基層干部肩頭不合理、不必要的負擔。

趙瑋介紹,以前,社區要開親屬關系證明、死亡證明等各種證明。有時候居民摔倒了,保險公司也要居民到社區開證明。光開證明就耗費了社區干部許多精力。

“輕車”減負,需要厘清權責邊界,真正為基層松綁。

閻良區發布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趙瑋說:“根據清單,哪些事項由社區履行,哪些事項由我們配合履行,一目了然。通過明確權責邊界、規范權力運行、優化服務流程,我們工作目標定位更加精細化,更專注于服務群眾。”

按照省上文件精神,各地積極編制符合實際的權力職責清單目錄。寶雞高新區目前累計優化區級事項374項、鎮級事項54項;制定《村社區工作機制指導目錄》,明確村級服務事項33項,同時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強化基層經費保障。

“壯馬”賦能:讓陣地更強

“咱們把問題議一議,看看如何解決問題還能不傷和氣。”5月9日,在紅旗社區的“紅色議事廳”,社區兩委成員、物業工作人員、業委會成員和居民代表議事協商。

“紅色議事廳”是紅旗社區居民解決問題的主陣地。從鄰里糾紛到小區配套設施建設,只要是群眾的“心頭事”,都可以在這里協商解決。

加強社區陣地建設,是持續推進“壯馬”賦能的重要抓手。

紅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總面積約900平方米,其中社區辦公面積約80平方米,其余地方被打造成各類服務驛站,為轄區群眾反映問題、咨詢政策、開展休閑活動提供了場地。

閻良區委社會工作部負責人介紹,為加強陣地建設,紅旗社區創建了“幸福紅旗合伙人”特色品牌,吸納轄區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企業及志愿者等參與社區治理,為群眾提供更加專業、精準、細致的服務。

“比如,我們通過‘商圈合伙人’鏈接小區內外優質平臺,為弱勢群體提供家政、養老等方面的幫助,滿足社區居民差異化需求,實現服務供給的精準匹配。”趙瑋說。

建設社區陣地,需要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服務水平高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去年,全省招聘社區專職工作人員2300余人,在延安、渭南、商洛等地開展各種形式的社區工作者培訓活動,提升社區工作者為民服務能力,賦能基層治理。

“暢路”協同:讓網格更優

“網格員,我們小區的一盞路燈不亮了。”

“好的,我這就過去查看。”

郭敏是紅旗社區的網格員,例行巡查、入戶走訪是她的日常工作。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近年來,她和社區專兼職網格員積極配合,解決照明缺失、樹木傾斜、井蓋破損等問題。在紅旗社區,網格員開門接訪聽民意、出門走訪集需求、登門拜訪聚資源、上門回訪優服務,形成“采集—響應—反饋”治理閉環,讓社區服務精準對接居民需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全省各地持續推進“暢路”協同,優化網格治理服務。西安市碑林區構建“1666”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體系,打通網格服務與小區治理脈絡。銅川市耀州區將各類網格進行整合,實現“一格多能、一員多責”。

“聚力”增效:讓治理更好

4月29日,在紅旗社區、小區物業公司、業委會召開的聯席會議上,紅旗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王媛說:“居民安全無小事,小區的破損井蓋需要立即更換,不能拖延。”

紅旗社區物業公司共有員工33人,無黨員。于是,社區黨委選派王媛作為物業公司黨建指導員指導工作,促進黨建與物業工作深度融合,提升物業服務水平。

近年來,陜西積極推進物業黨建聯建,提升服務質效,擦亮居民生活“幸福底色”。省住建廳印發《關于加強物業服務管理區域內矛盾糾紛人民調解工作的實施意見》,做好“三無”小區基本物業服務全覆蓋工作“回頭看”。全省4345個小區建立黨建引領下的協調運行機制。

王媛表示:“作為黨建指導員,我一方面積極向物業人員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另一方面協調社區、物業公司、業委會同向發力,提升社區治理水平。”

咸陽、安康、漢中等地的社區定期召開“三方協同治理”推進會,推行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小區居民委員會、居民代表、物業服務公司共同協商解決各類糾紛的工作機制。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正向激勵,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持續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切實把面向基層的多頭重復、指標細碎、方式繁瑣的督查檢查考核減下來,讓廣大干部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到干實事上。

省委社會工作部及相關部門整合各方面資源力量,落實具體舉措,持續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問題,不斷提升全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整體質效,涌現出許多像紅旗社區這樣的典型做法——

榆林市發揮“一級長”片區長、“二級長”社區長、“三級長”網格長、“四級長”樓棟長和巷道長、“五級長”單元長和院落長熟悉基層、了解情況的優勢,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矛盾糾紛;銅川市新區咸豐路街道錦園社區建立“社區總網格+小區大網格+樓棟中網格+單元微網格”精細化管理體系,實現“大家的事情大家議、大家的事情大家干”;扶風縣城關街道南大街社區在8個小區建立黨群服務站,方便居民辦理相關業務,同時打造茶歇室,為矛盾糾紛調解、居民議事提供場地。


時間:2025-06-13 08:33:25 來源:陜西日報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