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縣:“三管齊下”讓鄉土人才破圈出彩

近年來,宜君縣加快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縣戰略,圍繞全縣“134”發展思路,積極開展“才創宜君”專項行動,聚焦理論、實踐、傳承等培育鄉土人才,以人才智慧資源賦能鄉村振興。

課堂培訓強理論。鄉土人才是鄉村振興中寶貴的人才資源。去年以來,宜君縣整合利用項目、團隊、名師等高端資源賦能本土人才培養。組織教育、衛生、農林水等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各類線上線下業務培訓2500多人次;先后選派專業技術骨干20余名到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跟班學習和掛職鍛煉、120余名專業技術人員、50多名鄉土人才赴省市參加“頭雁”、創業富民、青年帶頭人等各類專題培訓班,讓專業技術人才、鄉土人才將前沿知識和實操技能收入囊中。發揮職教中心、農技中心、電商基地等特色產業培訓作用,優化整體綜合功能,培養一批技術能人和鄉土人才。去年以來,累計舉辦鄉村振興、電商運營、新型農業技術等線上線下培訓班300多期,培訓各類農村實用人才3萬多人次,培育本土主播50人、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258人、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80人、專業生產型和技能服務型高素質農民300多人,有效提升本土人才知識儲備,壯大了新農人隊伍,全年電商交易額突破2.3億元,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更上臺階。

實踐鍛煉增技能。實踐鍛煉是鄉土人才培養的“磨刀石”。宜君縣立足本土產業,不斷挖掘返鄉創業能人、電商直播帶貨達人等本土人才隊伍,積極探索“人才+基地”“人才+合作社”“人才+項目”“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工作模式,讓人才在實踐中增技能。累計建成“專家工作站”“宜君縣新農人直播間”“堯生鎮電商人才”孵化基地等站室20多個,以“站室”為抓手,讓人才有施展才華的舞臺。近年來,先后遴選出25名優秀的職業農民,組建成蘋果、玉米、中藥材、農資、電商等5支職業農民產業技術服務隊,以“農民點菜,專家下廚”的服務方式,長期深入全縣各村組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指導服務。鼓勵優秀人才成立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經營主體,探索培育出綠佳源蔬菜、宇谷農業、信遠蘋果、明輝養殖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0多家。其中“蘋果大王”姚明強、宜君核桃曹太鋒、“直播帶貨達人”蘭玉婷等30多人成為當地產業發展“領頭雁”,帶動周邊1.8萬農戶參與農業產業發展,實現戶均增收9600元,以點帶面提升整個行業的專業素養。

師徒傳承促成長。宜君縣積極推動剪紙文化傳承,在傳統手工藝、民間藝術領域,推行師徒傳承模式,讓民間藝術煥發光彩。依托當地民族傳統文化、旅游和非遺資源優勢,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和鄉村旅游、鄉村振興有效結合的路子,推動“非遺+旅游”深度融合發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通過旅游市場走進千家萬戶,開辟群眾增收致富新途徑。省級鄉村工匠名師孟潤鳳、“銅川傳統工藝技術名師”王改銀、宜君剪紙農民畫傳承人郭華等代表性非遺傳承人收徒授藝,依托民間剪紙傳習所、工作室、公司等載體,圍繞農民畫、剪紙、刺繡、布藝、面花等民間藝術品,每年開展公益性面花、剪紙、農民畫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等培訓活動100多次,培訓群眾上萬人,帶動農村婦女、下崗女工等創業就業100多人。通過師徒傳承模式,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剪紙人才,現有骨干作者50余人,開展對外交流展示30余次,被國內外專業機構收藏13幅,為宜君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實現文化傳承與人才培育雙贏,讓宜君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