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長市:盤活用好三類人才賦能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4-12-26 16:39:04 來源:延安黨建微信公眾號 閱讀數:

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近年來,子長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按照高端人才引領、專業人才支撐、鄉村人才帶動的思路,圍繞建設延安北部副中心城市的目標,不斷加強人才引育用創新,推動人才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以高質量人才工作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高端人才引領,助力產業轉型升級。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聚焦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等人才需求。一是引進院士專家頂尖人才。按照“不求常在、但求常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人才理念,深入實施柔性引才工程,大力開展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主要領導先后赴中國礦大、西農大等院校經過多次溝通磋商,引進煤炭和農業等方面63名專家教授,建成8個院士專家站,以高端人才引領高質量發展。二是做好科研攻關保障服務。建立市級領導直接聯系專家機制,為院士和專家團隊建立專門的工作站,配置必要的工作和生活設備,解決住宿、醫療、子女教育等生活問題,為他們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給予院士專家豐厚的薪酬待遇和科研經費支持,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配套105名專業技術人才參與聯合課題研究和技術攻關,落實支持資金440萬元,最大限度讓院士專家在子長工作安心、生活舒心。三是促進產才發展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院士專家最強大腦作用,為產業轉型升級“把脈開方”,引領助力子長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其中:武強院士團隊和吳淼專家團隊,圍繞煤泥煤矸石處置利用、礦井智能化建設等項目研究,初步探索出子長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培育了煤炭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陳正余團隊推廣養蠶10項關鍵技術,在全省首次應用自動化和軌道式養蠶機械技術;單衛星團隊引進的馬鈴薯新品種甘引9號,通過適應性試驗畝產達到7600斤,推廣后年可增收1億多元;鄒志榮團隊引進果菜新品種76個、推廣新技術6項,設施蔬菜畝均增收1000多元;潘鳳榮團隊引進櫻桃最新抗凍品種,推廣冷棚及防雨棚種植模式,使子長櫻桃實現春節上市,收入得到大幅提升。

專業人才支撐,激活創新驅動引擎。創新驅動的核心是人才驅動,專業技術人才是人才隊伍的骨干力量。子長市不斷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導廣大人才發揮專業優勢,切實把人才“軟實力”轉化為發展的“硬支撐”。一是把專業人才聚起來。聚焦煤炭產業、現代農業等人才需求,組建山地蘋果、設施蔬菜、教育衛生、文化宣傳、科技推廣等8支專業人才服務隊,每支服務隊由10人左右組成。建成齊冬妹、吳慧等5個省級名師工作室,集聚127名各學科教師開展教學研討。認定井潤婷、任忠玲等7個專業技術人才工作站,有團隊成員62人。二是把專業人才育起來。依托8個院士專家工作站,采取院士專家來市實地教、本土人才外出跟班學等辦法,積極開展聯合培養人才工作,大力培養本土領軍人才。培養瓦窯堡英才43名、圣地英才8名、省市級教學能手183人,副高級及以上職稱786人。通過校地合作訂單式培養各領域骨干人才798名。三是把專業人才用起來。鼓勵服務隊、名師室、工作站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本領域及跨專業課題研究和技術攻關等活動,構建協同攻堅工作格局。開展田間課堂、義診送教、文化會演、科技服務等200余場次,獲得發明專利185項,推廣新技術25項,攻克技術難題12項。全市6000多名專業技術人才成為子長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的人才主力軍。

產業能人帶動,賦能助推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核心靠人才。面對鄉村農業產業人才總體素質不高、數量不足、培養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市委著眼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大局,著力激發鄉村振興人才活力,強化鄉村振興內生動力。一是聚焦能力提升上好培訓課。大力開展實用技能培訓,通過多層面、多領域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現場培訓、技能競賽等活動,大力培養產業發展骨干人才。舉辦山地蘋果、網絡銷售、經營管理等實用技能培訓40余場次,受訓3000多人次,全市農村實用人才能力素質得到顯著提升。二是聚焦鄉村振興搭好大舞臺。鼓勵支持人才在鄉村展示才華、實現抱負,充分挖掘鄉村人才潛能。評樹表彰12名鄉村振興能人,培育楊彥東大棚草莓等產業大戶78戶、致富帶頭人563人。認定路寶設施櫻桃等18個人才助推鄉村振興示范基地,落實扶持資金90萬元。三是聚焦技術推廣用活服務站。結合全市產業發展整體布局,設立王張虎山地葡萄、馬永軍設施蔬菜等10個產業發展人才服務站,吸納56名產業能手,常態化開展技術指導和推廣服務工作,讓“土專家”賦能發展、讓“田秀才”示范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