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縣:“四措并舉”讓流動黨員有“家”更有“為”
近年來,黃龍縣為破解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管理難到位、作用難發揮等問題,采取“清底子、結對子、解扣子、落擔子”四項管理服務舉措,持續抓好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為流動黨員“建家”、使流動黨員“戀家”、讓流動黨員“興家”,增強廣大流動黨員在黨意識,激發流動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助力家鄉振興。
流動不流失,深入摸排“清底子”。遵循“摸清底數、動態管理、全面覆蓋”的原則,各黨委夯實村級黨支部主體責任,采取逐一核查的方式,組織廣大黨員干部采取上門訪談、電話詢問、微信聯系、借助親友聯絡等多種方式,分領域、分行業、分層級、分類別開展“拉網式”排查,全面摸清流動黨員底數、流向和分布情況,登記造冊,建立《流動黨員臺賬》。實行“一人一檔”動態管理,定期對臺賬信息進行完善更新,做到對流動黨員底子清、情況明、信息新。
流動不斷學,心有歸屬“結對子”。“在外打工這么多年,每天忙于生計,對黨的最新理論學習的少了,對時政的關注也少了,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自從村上建立了流動黨員微信群,不用自己在網上篩選檢索,閑時動動手指就能學習了解理論知識,特別方便。”界子河村流動黨員李元說。
根據流動黨員分布情況,建立“一對一”“多對一”等結對聯絡機制。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以多樣化、信息化方式為流動黨員“充電蓄能”,通過建立流動黨員管理微信群、開設“云課堂”、微信公眾號轉載等方式,精準推送黨建動態、理論學習、時事政策、遠程教育資源;同時,借節假日流動黨員返鄉契機,積極開展流動黨員集中教育和培訓,通過開展主題黨日、召開組織生活會、舉辦談心談話會等形式,確保流動黨員思想“不掉鏈”、學習“不掉線”,讓流動黨員從“流入”變“融入”,提升歸屬感。
流動也安心,黨群賦能“解扣子”。古韻梁山應龍福地,涓涓鄉情萬里難離。“非常感謝曹支書,給我娃辦理了入戶手續。”接到流動黨員陳園園咨詢新生兒入戶政策的電話后,孟家山村黨支部書記曹紅喜仔細講解入戶政策,開具入戶證明,幫助辦理新生兒入戶手續。
各級黨組織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同流動黨員進行溝通交流,在節假日等關鍵時間節點開展走訪問候。組織召開流動黨員座談會、鄉賢會等,廣泛發動流動黨員參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周“解憂”等志愿服務活動,走訪慰問流動黨員家庭留守人員,提供多種形式的關心與服務,及時幫助解決他們在生活、就業、維權等方面遇到的困難,促進流動黨員盡早融入本地生活,貢獻各自的力量。
今年秋收時節,流動黨員石明明聯系支部,說今年因為工作原因無法回家,家里的玉米父母年邁無法收割,小寺莊村支部副書記韓科忠利用家中的收割機幫助石明明父母收割玉米,讓身在他鄉的石明明深刻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和關心。
流動也有為,匯流聚力“落擔子”。流動黨員是流動的人才資源,在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的同時,積極引導流動黨員主動亮身份、踐承諾、作表率。通過開展“我為黃龍發展建言獻策”等活動,引導流入黨員為黃龍發展“傳經送寶”、貢獻力量。在重大節日期間,借助流動黨員返鄉之際,通過召開觀摩會、座談會,充分挖掘流動黨員見多識廣、聯系廣泛、推介能力強等資源優勢,鼓勵流動黨員投身到蔬菜、玉米、食用菌、連翹等特色產業中去,引導流動黨員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術、信息,為家鄉經濟發展出謀劃策、捐助饋贈,增強流動黨員干事創業、服務群眾的內生動力。
“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家鄉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村風民風日益淳樸、集體經濟不斷壯大,非常感謝支書的帶領及全體黨員干部的付出。身為一名流動黨員,我要不斷提高個人能力,爭取能為村上發展助力。”近日,黃龍縣石堡鎮磊莊村流動黨員李景亮在參加“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座談會時說。
溫情服務溫暖人心,雙向奔赴共富黃龍。黃龍縣“四措并舉”的精細化服務持續激勵流動黨員切實扛起“在外有牽掛”的承諾,做好家鄉群眾外出創業的“引領員”、招商引資的“聯絡員”、家鄉建設的“領航員”、推介家鄉的“宣傳員”,讓流動黨員有“家”更有“為”,在努力建設生態好、文旅強、鄉村美、百姓富、發展優的黃龍生態經濟強縣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