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縣:“四聯模式”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近年來,吳起縣大力實施村集體經濟重點扶持、典型培育、空殼清零、消薄培強“四大行動”,探索創新政策聯動、合股聯營、村企聯建、勞務聯帶“四聯模式”,助力鞏固脫貧成果,賦能鄉村全面振興。2023年,全縣91個村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189個,各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其中8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萬元,收入50萬元以上5個村。

一是政策聯動集聚發展。堅持把全縣農業產業發展與村集體經濟項目一體規劃、同步扶持,在培育產業中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立足吳起山區、川道、澗地土地類型多樣的實際,堅持分區域精準布局農業產業,構建起以山地蘋果、畜牧養殖、設施農業為主導,小雜糧、林產、水產為補充,香菇、南瓜、胡蘿卜等特色產業競相發展的“3+3+X”聯農帶農產業體系。制定產業就業富民惠民十條措施,列支1000萬元,全面推廣每村發展1個千頭豬場、1個示范果園、1個20萬元光伏基金和1個50萬元互助資金協會的“1125+N”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支持各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創辦示范實體,發展集體經濟。目前,全縣建成集體經濟千頭豬場32個,56個村發展集體果園7500畝,91個村全部實現光伏基金、互助資金協會全覆蓋。

二是合股聯營抱團發展。創新“盤活資源、入股分紅、村村抱團”發展模式,實現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吳起街道依托南溝生態度假村,成立農旅公司,吸納周邊5個脫貧村入股資金95萬元,每年按照不低于10%的收益率按股分紅。其中,南溝村自身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村集體經濟累計收益達到83萬元,全村1300口人人均分紅370元。周灣鎮依托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和邊塞藍湖景區,成立旅游開發公司和農業發展公司,整合全鎮8個村的資源資產進行股份合作、整體運營、占比分紅,實現村村有增收。今年以來,2家公司共為8個村集體經濟分紅100萬元。成立周灣鎮澗地高山冷涼菜基地黨總支,整合聯動周灣村、陽洼村、王樹灣村、小口則村、牧興莊村各類資源,依托4個現代農業示范園,打造高山冷涼菜、小雜糧、密植玉米3個萬畝示范帶,新建3000畝胡蘿卜種植基地、3000畝貝貝南瓜種植基地,推動產業升級,增加集體收入。

三是村企聯建合力發展。針對發展集體經濟缺技術、風險大等問題,推行“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脫貧戶)”模式,實現村企合作、產業共建、互利共贏。2020年,吳起縣引進新希望吳起新六科技有限公司,建成3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該基地與全縣32個村集體經濟千頭豬場建立“場繁戶育”代養合作關系,通過提供優質豬苗、全程技術指導、訂單保底回收,有效規避村集體經濟市場風險,實現穩定增收。白豹鎮香菇產業聯盟黨總支發揮企業和村黨支部產業牽引帶動作用,整合土佛寺村、王灣村、吳起綠惠園農業有限公司資源及技術,聚焦“香菇小鎮”建設目標,優化發展路徑、產業格局、管理機制,引進河南西峽攀潤食品有限公司,推動洛河食用菌產業園鏈式發展,拓展“基地+農戶”模式,發展“庭院香菇”30萬棒,保持園區年制棒300萬棒、出菇100萬棒,實現園區產值突破2000萬元。

四是勞務聯帶共同發展。通過成立勞務公司、創辦村級經營性服務實體等方式,多措并舉開展有償服務,實現聯農帶農、共同增收。鐵邊城鎮按照“參股投資、股比分紅、企業經營、政府監管”模式,聯合全鎮17個村籌資入股170萬元,成立勞務服務公司,購置挖掘機、鏟車等大型機械設備4臺,承攬轄區油氣、風電企業的勞務作業,公司年實現利潤100余萬元,每村每年分紅5萬余元,帶動群眾就近勞務用工1000余人次。五谷城鎮五谷城村依托全國小雜糧“一村一品”示范村的金字招牌,成立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購置拖拉機、殘膜回收機、打捆機、雜糧播種機、收割機等農機9臺,以訂單作業、承包作業、跨區作業等方式拓寬服務渠道,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釋放剩余勞動力外出務工,實現了集體經濟、群眾工資性收入雙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