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縣:以黨建為“筆”繪就鄉村“振興畫卷”

今年以來,志丹縣加快把基層黨建工作重心聚焦到促進鄉村振興上來,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強基固本,厚植組織根基。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室、辦公室……走進志丹縣保安街道辦事處張溝門村黨群服務中心,整潔敞亮的環境和豐富的活動內容讓人眼前一亮。

自2018年深入推進“千村示范、萬村達標”活動以來,志丹縣對110個村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建成了黨員活動室、便民服務室等8個功能區,實現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覆蓋。“我們中心會不定期舉辦一些理論宣講、文藝表演、座談會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及一些便民活動,就是想讓村民感到貼心、暖心,讓黨群服務中心真正成為黨群聯系的紐帶。”張溝門村黨支部書記高葉武說。為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志丹縣以基層黨組織“分類指導、爭先進位”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同時建立“月督查、季評比、年考核”三個一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縣委組織部副科級以上領導包抓鎮辦(中心)制度,每季度末圍繞“分類指導、爭先進位”三年行動、軟弱渙散整頓等任務落實情況,開展督導,指導各鎮辦(中心)建立重點村“晉檔升級”工作方案,明確時限、掛圖作戰,營造“爭先進位”的良好氛圍。

選賢任能,激發干部活力。針對農村“老弱病殘”守家這一現象,志丹縣在村“兩委”班子建設中另辟蹊徑,優先把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和返鄉青年中視野開闊、善于做群眾工作的“能人”選拔進入村“兩委”班子。

“我自己就是牛寨村人,所以對牛寨村的感情很深。一聽到縣上說要大力振興鄉村,鼓勵青年返鄉創業后,我就辭掉外面的工作回來了,就是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牛寨村發展起來,讓父老鄉親們的日子都紅火起來。”志丹縣杏河鎮牛寨村黨支部書記張志亮說。像張志亮一樣選擇回來村上“效力”的年輕人還有很多。近年來,志丹縣共培養選拔村干部361人,培養儲備村級后備力量228名,110個村實現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同時,志丹縣還將干部優勢特長與各村發展需求結合,向五類重點村精準選派駐村第一書記72名、工作隊員122名,注重駐村干部作用發揮,推行“五天四夜”工作法,常態化開展考勤系統抽查、視頻問效、現場督辦,同時,134個縣直部門單位與村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向其他非五類村落實1名科級領導和1名干部“聯點”幫扶,著力建強鄉村振興一線工作力量。

產業增收,激活發展引擎。金秋九月,走進志丹縣永寧鎮麻灣村果農方占蘭的果園里,采摘的、分揀的、裝框的、過秤的……一片秋收的繁忙景象。“今年我的嘎啦蘋果大豐收,有一萬多斤,從口感到顏色都非常不錯,已經按照每斤3.85元的價格被全部收走了,預計能賣個40萬元。” 村民方占蘭滿臉喜悅地說。曾一度產生放棄發展蘋果產業的方占蘭,在鎮政府和村干部多次勸說鼓勵下,逐步成為遠近聞名的產業大戶。志丹縣始終堅持以蘋果為主導產業,設施農業、設施養殖為配套產業,小雜糧、中藥材等為輔助產業的“一主兩翼多元”發展戰略,因村制宜發展蘋果種植、冷庫倉儲、生豬養殖、雜糧加工、農業服務“五大產業”,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遍地開花”。目前,全縣發展集體經濟果園1.01萬畝、特色種植0.3萬畝、特色養殖24.53萬只(頭),建成百噸組裝式冷藏庫113座、千頭豬場32座,食用菌大棚6座、酒坊5家,互助資金規模達到了4600余萬元,2023年以來全縣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