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力蓄勢 乘風勃發 以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 匯聚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的強大動能
——新時代西安市組織工作綜述

陜西先鋒網

時間記錄砥礪足跡,歲月鐫刻奮斗成就。

新時代十年,是西安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十年,也是西安組織工作服務中心大局、創新求實奮進的十年。

全市組織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積極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守正創新、擔當作為,不斷提高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水平,為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理論武裝“聚心”

高舉偉大旗幟踐行新思想

旗幟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上,結合工作實際深入學習領會,找準努力方向,優化工作方法,做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在主題教育讀書班上,通過集體學習、集中研討等方式,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多思多想、學深悟透;

在革命紀念館、紅色舊址,重溫入黨誓詞、賡續紅色基因,感受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當前,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在全黨深入開展,我市各級各部門把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作為重中之重,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

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員學習培訓計劃”,在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及歷次全會精神等培訓班上,27萬人次黨員干部接受輪訓,廣大黨員干部在學習中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信仰信念信心更堅定了,擔當作為的勁頭更足了。”參加輪訓的年輕干部表示。

堅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完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著力提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民主生活會質量,清查整治突出黨務問題,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進一步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干部作風建設抓常抓長,積極推進清廉西安建設,開展作風建設專項行動、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搭建“干部作風碼上評”平臺,堅持“三亮三諾三評”,開展好“依崗承諾轉作風”活動,化解問題3.4萬余個、履行承諾事項38萬余件。

選賢任能“聚力”

鼓勵激勵干部展現新作為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近年來,我市組織部門以建設一支能堪當高質量發展重任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為目標,在選育管用各個環節持續用力,引導黨員干部強化擔當、積極作為,服務好、保障好全市各項重點工作。

突出政治標準,探索開展政治素質和政治表現考核測評,實行考察對象政治標準“負面清單”署名評議,確保干部始終在政治上站得穩、靠得住、信得過。

突出實干實績,制定《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及時發現和使用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重大工作中經受考驗、表現突出干部。近五年,全市各級黨組織下硬茬運用“三項機制”調整干部6421人,其中鼓勵激勵5849人,能上能下550人,容錯糾錯22人。

突出選優配強,堅持“事業為上、以事擇人、好中選優、優中選強”,在領導班子調整補充過程中,注重選配政治素質過硬、經受扎實歷練、善于駕馭局面的優秀干部。新一屆區縣黨政班子成員中,年輕干部占27.3%,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占51.5%;市管領導干部中,大學及以上學歷干部占比超過98%。

突出精選優育,制定“1361”計劃,動態發現儲備2000余名局處科級優秀年輕干部。實施“強基、薪火、育苗、墩苗”四大工程,引導年輕干部接受基層一線、艱苦環境的鍛造打磨,助力成長成才。

突出從嚴從實,持續加強和改進公務員工作。近年來,先后涌現2名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1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12名全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和6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突出改革破局,狠抓開發區運行機制優化提升,助力開發區輕裝上陣、凝心聚力抓經濟發展。推行外部董事制度,指導企業探索開展市場化選聘經理層成員,強化企業干部隊伍建設,助力企業做優做大做強。

突出紀律約束,嚴格落實干部選拔任用“一報告兩評議”、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規定》以及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全覆蓋要求,深入開展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制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管理等黨內法規細化措施,干部管理監督質量顯著提升。

強基固本“聚能”

組織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

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可枝榮。

牢固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通過建立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全面加強各領域黨組織建設、夯實黨的組織體系基本單元、筑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強堡壘。

在農村,創新開展“萬千行動”,推動4423名干部人才、657家企業奔赴鄉村振興一線,策劃民宿旅游、農產品加工等項目743個,吸引社會投資17.6億元,帶動村集體經濟強起來。“一村一策”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精準提能”加強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組織振興結出豐碩成果。

在城市,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行”黨建品牌,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體系,完善黨建聯席會議和“雙報到雙評議”機制,近2.1萬個黨組織和25.5萬在職黨員常態化參與社區治理,累計招錄6500余名社區工作者。首屆社區運動會帶動超650萬人參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凝聚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與群眾黏性明顯增強。

在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領域,在全省率先成立互聯網、物流、出租汽車等7個行業黨委,建立“城市社區觀察員”機制,建成1100余個“紅色驛站”,創建“社會組織七項行動”“社會組織進社區”等載體,助力鄉村振興,參與基層治理。

新發展黨員質量穩步提升,“古都先鋒”關注用戶突破100萬,黨建影響力和覆蓋面不斷擴大。

在抗疫一線,在服務保障十四運會、中國-中亞峰會等重大活動中,在項目建設、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黨旗在一線高高飄揚。

引才育才“聚智”

人才平臺能級達到新高度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

近年來,我市立足以人才“第一資源”引領發展“第一要務”,精準分析人才形勢、研究人才需求、落實人才政策、做好人才服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全市累計引進各類人才超過114萬,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3.1萬人,各類優秀人才正在加速融入西安、奉獻西安。

建成西部地區首家市屬人才集團,設立首期5億元人才發展基金,人才股權激勵形式為全國首創。成立“西安市人才協會”,撬動社會組織力量和人才資源為城市發展決策提供智力參考,推動政產學研用融合,打造市場化人才服務平臺。

實施“西安英才計劃”,遴選資助349個高層次人才項目,炬光科技、源杰科技等6家人才企業登陸科創板。實施“秦創原梧桐樹科轉行動”,建立人才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常態化對接機制。實施人才交流服務“百千工程”,授牌創建首批76家人才交流服務平臺,為各類人才提供高品位、環境優,有利于開展研討交流服務和合作的互動平臺。

設立“青年人才驛站”,為在西安創業的各類人才提供就業創業獎勵、社保補貼等一站式服務,目前已為9萬余名青年人才兌現獎補3.47億元。建立人才公寓、貨幣化補貼搭配的立體化安居保障體系,投用高端人才公寓近千套,籌建人才安居房3.2萬套。建成高端人才服務基地·院士驛站,推進建設西安國際人才港、青年人才交流活動中心、“一帶一路”人才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形成全國一流人才服務矩陣。

有鳳來棲,枝繁葉茂。

從完善人才培養到改進人才評價,從暢通人才流動到激勵人才發展……一項項務實舉措環環相扣,人才創新創業平臺日臻完善,人才活力進一步釋放。

考核評價“聚勢”

精準賦能提質激發新成效

用好考核“指揮棒”,干部干事有方向。

近年來,我市聚焦推動西安經濟社會發展,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創新考核方式,強化結果運用,考核“助推器”作用發揮更加有力。

錨定目標不放松,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框架,設置60多項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科學設置指標權重和特色指標,引導區縣差異化發展,優化開發區考核,分區構設產業特色指標,全面準確反映發展成效。

健全指標任務全過程管理和日常考核機制,開展月度監測提醒、季度分析研判、年度總結評價。依據區域資源稟賦、功能定位,強化區縣分類考核,實施開發區“一區一策”考核。強化重點工作專項考核、重點項目觀摩測評,廣泛開展公眾滿意度調查,提升考核信息化水平,考核工作不斷提質增效。

堅持以實績論英雄,將考人與考事相結合,建立市管干部實績考核檔案,完善評價機制,考核結果與班子研判、干部選用等緊密掛鉤,獎優罰劣、激發干勁,全市上下比學趕超、爭先進位氛圍更加濃厚。

逐夢惟篤行,奮進正當時。未來五年,是創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的關鍵時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市上下將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銳意進取、苦干實干,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以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匯聚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的強大動能,奮力書寫新時代組織工作新答卷。


時間:2023-09-27 17:21:03 來源:古都先鋒微信公眾號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