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縣:黨建引領“一網四化” 賦能基層治理新動力
鳳縣以開展全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縣建設為契機,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謀劃基層治理創新,構建了“一網四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一網”即網格服務管理體系,“四化”即組織建設規范化、鄉村產業特色化、為民服務常態化、基層治理精細化),走出了一條以農村穩定促進農業發展、推動鄉風文明、實現鄉村振興的基層治理新路子。
“一網聯動”完善基層網格治理體系。 堅持把網格化管理作為提升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依托縣網格化綜合管理平臺,整合黨建、綜治、創文、防疫網格資源,實現“多網合一”,全面落實“雙報到”常態化機制,探索建立“334”工作法,推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下沉網格,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1萬余人次。同時,鳳縣利用城鄉21個網格,織密統管“一張網”,建立了指揮群、協調群、基礎群“三級微信群”,讓各級領導進入基礎群和群眾“面對面”,實現了社會管理向精細化管理邁進。目前,全縣參與網格直接服務的單位和部門共86家,領導干部入網進群1803人,城區網格選聘中心戶長558人,鎮村網格選聘中心戶長1233人,建立三級服務群眾微信群1260個。
在創文創衛長效化等工作中,鳳縣立足現有網格資源,把每個群眾家庭作為細胞單元,每名干部聯系10個至30個家庭,形成以家庭為末梢、干部為紐帶、網格為依托的治理新格局。平木鎮西山村村民楊永賢居住在滑坡點上,每到汛期,總要搬到親戚家借住。為了消除安全隱患,鎮上將楊永賢搬遷至縣城居住。但在舊宅基地騰退時,楊永賢望著滿屋的家具犯了愁。兒女不在家,他和老伴都有病,實在無法搬走這些家具。村網格指導員和網格長了解情況后,立即和下沉干部幫楊永賢搬運了家具,為他解決了這件煩心事。
“七化同步”推進組織建設規范化。聚焦抓實黨支部建設,堅持“七化同步”從組織體系設置、班子隊伍建設、黨員管理教育、黨內組織生活、工作運行機制、基層基礎保障、活動陣地建設七個方面同步規范提升,制定加強支部建設十條措施,持續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切實抓好“三會一課”等制度落實,促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創建省級村黨組織標準化示范村9個。運用系統化思維,在全縣深化“四強四好”機制開展奪標產業美、鄉風美、治理美、生活美“四美”紅旗村活動,細化5個方面41項考核評價指標,推薦命名首批“四美”紅旗村10個,以黨建強統攬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鳳州鎮鳳州村整合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鄉村振興項目等資金1613萬元,精心實施項目17個。新建村黨群服務中心和村史館,把村黨組織陣地建設成為集黨員活動、紅色教育、便民服務為一體的村級核心,嘉陵江沿江休閑健身步道建設、村莊巷道改造提升等項目相繼竣工投用,鳳州村村莊環境實現大幅提升,成功創建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永生村、興隆場村、龍口村等先后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等省級以上榮譽,成功突破農村發展瓶頸。
“三聯共建”聚力鄉村產業特色化 。鳳縣將發展特色產業作為夯實鄉村治理壓艙石,統籌各鎮黨委成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立足“1+N”產業布局,引導各村圍繞花椒、林麝、蘋果、中藥材、食用菌等種養殖產業,著眼補鏈、強鏈、延鏈,包裝推介項目,打造拳頭產品,形成特色品牌,擴大規模效應。利用集體土地、閑置場地、舊村委會等集體資源資產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招引優質社會資本,拓展特色民宿、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特色餐飲為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實現產業“接二連三”、效益倍增。唐藏鎮龐家河村充分利用產業基礎優勢,將蘋果作為主導產業,投資164萬元,新栽植蘋果50畝,建成唐藏鎮矮砧蘋果示范園,配套建設300噸果庫1座,并圍繞蘋果產業策劃包裝項目5個,同步建設蘋果文化公園,打造形成集采摘、休閑、度假、學習、體驗為一體的規模化鄉村旅游綜合體。
深化“三聯共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機制,推動農村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實現集體收益、產業效益、群眾利益相融共進、互利共贏。村社聯建方面,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聯合組建混合所有制經營主體,探索村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人制度。目前,全縣共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371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9個。黃牛鋪鎮石窯鋪村、三岔河村與嘉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互相持股,建成食用菌加工廠1座,冷庫12座,種植規模達200萬袋,實現了食用菌接種、加工、種植、儲藏、銷售一體化。村村聯建方面,在不改變原有行政劃分和自治主體情況下,整合各村項目、土地、資金等資源,堅持強村帶弱村、大村帶小村,構建“產業聯盟+”共建模式,涌現出留鳳關鎮“共享麝區”、雙石鋪鎮“林麝共養”、鳳州鎮“聯建千畝椒果園”等一批發展典型。村企聯建方面,鞏固“萬企興萬村”行動成果,66名企業管理人員和村干部雙向掛職、832名村企黨員結對,先后實施聯建項目206個,落實社會總投資7443.4萬元,新增農村就業崗位673個,幫銷農特產品540萬元,實現強村富民惠企三贏局面。2022年全縣村集體經濟收益達1076.6萬元,今年將全面消除集體經濟收益10萬元以下薄弱村。
“七彩鳳縣”實現為民服務常態化。整合基層黨建、智慧城管、平安建設、文明實踐、便民服務等工作,打造“七彩鳳縣”智慧管理平臺,實現多部門業務與平臺互聯互通。為所有工作人員定制“七彩鳳縣”工作通APP,實現信息收集、網格巡查、志愿服務、通知公告等功能。整合群眾社區政務、公益、民生、物業等22個服務事項,面向群眾開發微信小程序,群眾足不出戶即可通過“平臺”申辦各類服務事項,實現“城鄉統管一張網、服務群眾零距離”。自平臺開通以來,群眾通過平臺“我要報事”上報立案1997件,結案1892件,結案率94.7%,一大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針對人民群眾密切關注的民生問題,累計投入資金61.04億元,實施民生項目976個,建成全省一流的鳳縣幼兒園,成功創建為全省雙高雙普縣、社區教育實驗區、全民健身示范縣;實施市政重點項目23個,新增供熱面積15.91萬平方米、燃氣用戶2100余戶,棚戶區、老舊小區改造惠及群眾1.4萬人;新建農村公路252.7公里,打通了通村通組最后一公里,通村公路和客運車輛實現全覆蓋,被評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鎮中心衛生院國醫館、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實現全覆蓋,榮獲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國家衛生城市榮譽稱號;實施了以鳳縣花園小區等為代表的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和濱江健康步道建設、改建便民停車場3處、新施劃車位156個、免費為90個居住小區安裝充電樁772個,全面完成新建路、漢中路街區改造等,著力解決好老百姓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
“三治融合”推動基層治理精細化。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鄉村治理為基礎,以多元共治為主體,推動“三治融合”鄉村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以自治為基,持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小微權力”清單等制度,推行民情懇談會、事務協調會等,引導村民主動關心、支持鄉村發展,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增強村民主人翁意識。紅花鋪鎮實施黨建引領“三聯三化一平臺”基層治理工作機制,組織各村每月10日召開“百姓說事會”,面對面聽取群眾訴求憂盼,研究協商解決群眾訴求問題,先后解決群眾訴求218條。以法治為本,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和法律進農村活動,將遵法守法用法貫穿于基層治理的全過程,成熟運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236”機制,去年以來成功化解矛盾糾紛138起。成功創建為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236”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工作經驗在全省交流推廣,率先在全市完成省級“雪亮工程”試點縣建設任務,實現“一村一警一法律明白人”全覆蓋。以德治為先,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鎮村黨組織依托7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實施“新思想進萬家、新風尚潤城鄉、新文化在身邊、新形象樹品牌”四大工程,堅持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年均開展活動430場次。依托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等“一約四會”,開展“好家風好家訓”、“好媳婦好婆婆”等評選活動,形成良好的道德激勵機制,目前,全縣文明村鎮覆蓋面達到了80%以上,評選出“好媳婦”、“好婆婆”各594名,累計發放獎勵實物和資金252萬元,全縣獲評“中國好人”8名,省級道德模范及“陜西好人”10名,市級道德模范及寶雞好人26名,連續九屆共表彰“感動鳳縣年度人物”96人。
在“一網四化”機制推行過程中,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做到了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什么、推進什么,確保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安居樂業。從最美鄉村東河橋到高速經濟新樣板白蟒寺,從“ 蘋果產業園”到“花椒文化傳習所”,從“鳳縣林麝養殖第一人”陳樹民到“中國好人”孟過房……處處展現著鳳縣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活力,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