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臨潼區:圣力寺里尋真經“蒜”出田間致富賬
近年來,西安市臨潼區以人才為第一要素,通過招引人才項目、繪制人才地圖、盤活資源要素等方式,編制鄉土人才網,讓鄉土人才和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何寨街道圣力寺村的劉妙妍團隊,就是以人才帶動鄉村振興的一例生動實踐。
心系田地間,投身鄉村新事業
劉妙妍于2021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最初選擇留在大城市上班。但在她的心里,始終向往鄉村與土地,懷著“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夢想。兩年后,她下定決定,辭去了大城市的“體面”工作,奔赴向心心念念的美麗鄉村,開啟了全新的人生征程。
在何寨街道圣力寺村的大蒜種植基地,20多人或在直播間推薦大蒜,或在倉庫打包分裝、或在埋頭挖蒜,每個人都為這份忙碌感到滿足。這是劉妙妍的新事業,她如愿以償來到夢想之地,化身“田秀才”帶領團隊以種植紫皮大蒜為切入點,探索“農業種植+品牌運營+直播銷售”模式,以農業技術提升紫皮大蒜質量,以品牌包裝提升紫皮大蒜附加值,以多平臺直播銷售擴大銷售覆蓋面,多管齊下壓縮中間成本,提升農產品利潤。
她們利用水肥一體化精準灌溉系統和標準化田間管理,在230畝的土地上,實現大蒜、蒜薹、甜玉米多茬豐收,畝產大蒜4000斤、蒜薹800斤,畝均年產值可達1.2萬元。她們搭建銷售直播間,以蒜瓣飽滿、辛辣爽口、產地直發、秒拍秒發為賣點,包裝運營精品紫皮大蒜。憑借過硬的品質,2萬余斤的大蒜一經推出,只用了1個小時就在各大線上平臺銷售一空,銷售額近7萬元。
看著鄉村新事業逐漸步入正軌,劉妙妍的夢想與現實合二為一,她為自己的勇敢選擇感到慶幸。接下來,她將繼續堅持“農業種植+品牌運營+直播銷售”模式,在臨潼全域發掘更多優質農產品,打造精品賣點,直播帶動銷售,讓自己的鄉村振興夢變為現實,帶動老鄉一起致富。
“只有人才興旺,產業才能興旺,我將深耕于臨潼的田間地頭,利用直播平臺幫助周邊更多的村子銷售土特產,也期待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將新理念、新思路帶回鄉村,在田里尋真金”,劉妙妍如是說。
招引“田秀才”,保駕護航新產業
鄉村要振興,首先要人才振興、產業振興。何寨街道黨工委深知優秀人才和優質產業的重要性,當知道劉妙妍心懷鄉村夢,帶著技術團隊尋找孵化沃土時,便第一時間接觸洽談,拋出了橄欖枝。雙方一拍即合,何寨街辦黨工委僅用1周時間就流轉了圣力寺村90余戶村民的200多畝土地,作為劉妙妍團隊孵化紫皮大蒜種植項目的沃土,還幫助企業團隊爭取各種優待政策,為她們順利成長保駕護航??粗鴦⒚铄蛨F隊在這片田地里盡情施展抱負和才華,以新技術、新模式讓舊土地換發新活力。得益于劉妙妍和團隊取得的成功,圣力寺村黨員及村民代表帶頭種植大蒜,形成具有街道圣力寺村特色的大蒜種植產業鏈,也稱為何寨街道發展特色經濟的一個成功案例。
做優“生態圈”,挖掘振興新動能
環境優,則人才聚、事業興。臨潼區委人才辦始終以做優人才發展環境作為人才強區戰略的重要一環,通過強引領、建機制、搭平臺、優服務,為鄉村振興做優人才發展“生態圈”、鍛造鄉村“生力軍”、注入科技“新動能”,將人才優勢最大限度轉化為發展勝勢。目前,臨潼區已培育高素質農民3600名,認定新型職業農民職稱3200余人,高級職業農民280余名,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勁的人才支撐。
下一步,區委人才辦將繼續推動鄉村人才振興工作,繪好鄉村振興人才地圖,搭建人才交流共享合作平臺,落實好各項人才政策,樹立一批“人才+產業+集體經濟合作社”的示范項目,以人才振興賦能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