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三聯三促”優勢互補放大“組團式”幫扶效應
近年來,為解決全縣醫療專業教師匱乏、醫企供需對接不充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不夠緊密等實際問題,丹鳳縣委組織部充分發揮協調聯絡優勢,搶抓“組團式”幫扶工作機遇,通過醫校聯合、醫企聯建、校企聯動,創新搭建“醫校企”協作平臺,初步實現了人才共育、產業發展、產教融合。
醫校聯合 促人才共育
“心臟按壓,一定要注意找準按壓部位。”講臺上,南京市第一醫院掛任丹鳳縣人民醫院院長高應東,一邊向縣職教中心康養專業學生講解緊急救治醫療知識,一邊演示動作要點。這是蘇陜協作丹鳳幫扶團隊提出“組團式”融合幫扶計劃,提振職業教育發展的首堂培訓。
“康養產業是全市重點打造的朝陽產業,蘊含拉動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據南京中華中等專業學校掛任丹鳳縣職教中心校長杭金章介紹,2022年以來,南京中華中等專業學校、陜西旅游烹飪學院、銅川工業技師學院對口幫扶丹鳳縣職校,對該校的專業建設具有很強指導意義。但是,在專業醫療知識方面,學生和老師的知識儲備還不夠。
“有問題就解決問題,專業差就想辦法補起來。我們不是專業的,就請懂專業的來做。”蘇陜協作丹鳳幫扶工作隊隊長,掛職擔任丹鳳縣委常委、政府副縣長薛偉說,“整合蘇陜兩地優質資源進行‘融合式’幫扶,以醫療護理專業為試點,開展醫療、教育‘組團式’融合幫扶計劃,探尋一條通過發揮學校和醫院各自在人才培養方面優勢的融合發展之路,進行‘醫校聯合’。”這個想法提出來后,得到高應東院長等各方幫扶專家的大力支持。2022年10月9日,首堂培訓正式在縣職教中心中開課,同時丹鳳縣人民醫院和丹鳳縣職教中心還簽訂了為期3年的融合發展幫扶協議。
截至目前,丹鳳縣人民醫院醫療幫扶團隊已在縣職教中心開展基礎護理實訓、內外科護理、兒科護理、急診護理、中醫護理、藥物基礎與應用等專業授課160多節,舉辦康復技能培訓活動3次,見習學生96人次。
醫企聯建 促產業發展
“從現在起,我們丹鳳人用上了我們自己基地種植的秦嶺道地中藥材。”丹鳳縣人民醫院藥劑科負責人自豪地說。
新雨丹中藥材科技產業園,是由南京市雨花臺區對口幫扶丹鳳縣聯絡組牽線建成的全市首家中藥材物流基地和中藥材儲備庫。受疫情影響,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生產的部分中藥飲片及中藥丸散膏在庫積壓。在縣委組織部的牽線搭橋下,縣人民醫院與該公司順利簽訂了中藥制劑購銷合同,有效緩解了公司藥品銷售難題。疫情期間,新雨丹充分發揮企業優勢,按照縣醫院提供的預防新冠中藥藥方,加班加點熬制中藥湯劑5400多份,為全縣抗擊新冠疫情、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作出了貢獻。
通過“醫企聯建”,既解決了新雨丹中藥材公司銷路難等問題,又促進了縣醫院與新雨丹中藥材公司在中藥飲片、功能食品、中成藥、醫療器械和中藥配方顆粒技術研究開發、生產銷售等方面的深入交流與合作。截至目前,縣醫院累計采購新雨丹中藥材中藥湯劑達50多種、采購額達100多萬元,共建中醫館1個,簽訂中藥配方顆粒等中藥材深加工協議,共同促進了全縣中藥材深加工產業化發展。
校企聯動 促產教融合
“像發出這種聲音,明顯就是發動機故障……”近日,在丹鳳縣永順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實訓基地,20多名來自丹鳳縣職教中心的學生在企業維修技師的指導下,學習汽車維修實操技術。在接下來的3個星期,他們將接受數十次這樣的實訓。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面對丹鳳職教中心實習實訓基地不足的問題,學校通過與新雨丹公司共建就業創業實踐教學基地、舉辦專家講座和現場教學等方式,不斷增強縣職教中心學生的就業技能。同時,縣職教中心還與鑫圣源、永順汽貿等本土企業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培養、產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常態化開展“教學診斷改進”“教學常規管理”結對研修活動,切實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為進入社會打好基礎。
據了解,縣職教中心還選派6名優秀中青年教師赴南京有關企業跟崗學習,外聘18名優秀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在校任教,與南京奇瑞汽車、新雨丹中藥材等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組織200多名學生到校外實訓基地頂崗實習,并合編新能源汽車維修教材,不斷推動產教研深度融合。
通過創新“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緊密型校企合作機制,實現了校企人才共享、設備共享、技術共享,逐步建立起校企文化互補、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全面提升了縣職教中心的辦學能力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社會影響力。截至目前,縣職教中心已與8家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建立實習實訓基地12個,企業提供就業實習崗位135個。
“三聯三促”融合發展是丹鳳縣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成效的縮影,幫扶干部人才圍繞全縣科技、醫療、教育發展需求,發揮自身專業特長,積極開展幫扶工作,為丹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活力。至目前,醫療“組團式”幫扶幫助填補技術空白5項、推進骨科、神經內科等5個中心建設,教育“組團式”幫扶幫助共建教學團隊10個、名師工作室2個、聯合教研平臺9個,科技特派團幫助解決食用菌生產大棚濕度控制等15項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引進“益生909”肉雞等16個優質品種、開展線上線下技術培訓35場次、1215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