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縣:黨建引領共治共建匯聚城市基層治理合力

陜西先鋒網

近年來,西鄉縣按照“區域統籌、融合聯動、共駐共建”的思路,強功能、補短板、重創新、求實效,不斷健全組織體系、推動資源整合、發揮黨員作用,凝聚基層治理合力,持續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推動城市基層黨建走深向實。

建機制優體系夯實組織基礎

構建連心共建機制。聚焦城市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建立完善城市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和社區服務管理雙向清單制度,構建“社區提出需求—駐區單位認領—對接開展服務—辦結銷號評價—組織問效監督”閉環響應機制,高效協同共解社區治理難題。今年以來,累計召開縣級城市黨建聯席會3次,街道社區聯席會40余次。通過“先鋒示范”“民情懇談”等形式,訪民情、集民意,積極動員群眾參與共治共建,每季度開展一次大走訪、維護一次信息臺賬、辦理一件惠民微實事“三個一”工作,既做好政策宣講、環境衛生、民意收集等基礎事項,更聚力解決疫情防控、老舊小區改造、停車位、信訪維穩等難點堵點問題。通過共治共建,今年累計完成服務事項3260余項,調解信訪矛盾125起,協調車位305個,服務惠及萬余名住戶,讓黨員群眾成為城市的管理者和受益者,為城市管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建立七級組織體系。以城市社區為單位,整合街道干部、社區“兩委”干部、小區黨組織負責人、物業公司負責人、網格員、樓棟長、單元長、分樓層長、樓層長等9類人員,充實構建“以街道、社區干部為主的社區工作隊—小區黨組織負責人(物業負責人)—網格員—樓棟長—單元長—分樓層長—樓層長”的社區七級組織體系,同時,將駐區單位人員、志愿服務力量編入社區、小區、網格,配合社區協同做好聯防聯控、矛盾調解等工作。截至目前,組建社區工作隊36個,整合社區“兩委”干部320人、小區黨組織負責人(物業負責人)226人、網格員619人、樓棟長1502人、單元長2897人、分樓層長989人、樓層長4144人,實現了分級負責、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目標。

優化網格管理服務。創新開展“定格入網、上門入戶”行動,建立“縣級領導包社區、部門單位包小區、干部職工包樓棟”工作機制,22名縣級領導包抓主城區14個村(社區),并分別落實1個部門牽頭負責,92個機關事業單位、駐縣單位的2500余名黨員干部全部下沉到273個網格,建立“街巷定界、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網格服務構架。通過“敲門、掃樓”行動,全面摸清城區常住人口底數,建立基本信息和特殊人群電子檔案,每季度按時更新,筑牢基層治理網格基礎。成立黨員干部“定格入網、上門入戶”工作辦公室,對全縣下沉黨員干部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安排,落實“三無”小區、物業小區、自建小區、自建房管控責任單位,建立直達黨員干部的扁平化指揮體系,確保政令暢通、運轉高效,實現城市管理從“黨政獨奏”到“黨群合唱”。

搭載體建平臺強化黨建引領

“黨建+創建”為規范建設提質。全面開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五星創建、雙強爭優”活動,實施凝心鑄魂、先鋒鍛造、協同提效、連心聚力、提質增優“五大行動”,將近年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社會治理等特色做法,六面紅旗村等特色創建活動,系統融入“五星創建”內容,梳理全縣519個有創建任務的黨組織清單,厘清黨組織爭星創優類別歸屬,細化制定《2022-2024年創建規劃》,將創建目標細化到每一個黨支部,逐個制定創建計劃書,列出任務清單、工作措施、責任人和時間節點,有機融合推進社區、學校、醫院、國企等領域基層黨組織標準化示范點創建三年行動,將創建榮譽、激勵政策同步銜接,打造示范樣板,一體推進各領域基層黨組織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爭當標桿、追趕超越。截至目前,第一年評定驗收社區示范黨組織8個、機關示范黨組織16個、中小學校示范黨組織4個、公立醫院示范黨組織2個、國企示范黨組織2個,確定工作基礎達到五星級的社區、機關、學校、醫院、國企黨組織共29個。

“黨建+驛站”為民生實事增效。堅持需求導向,把握城市服務生活主題,試點在城市社區、公立醫院、國有企業、中小學校開展黨建“驛站+”工作。打造城市“服務驛站”,城區社區與駐地機關事業單位連心互動,通過改建單位用房,增設臨街公共廁所及便民飲水點2處、建設“城市服務驛站”7處、“城市智慧書屋”2處,不斷提升便民服務水平。打造國企“初心驛站”,與機關單位簽訂“至誠先鋒”黨建聯盟共建協議,實施組織聯建、服務聯動、資源聯享議事共建項目,建成1個國企黨群服務中心,向群眾提供休息應急、業務咨詢、助農服務等16個服務項目,累計接待群眾1萬余人次,帶動10余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在平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踐行國企社會擔當。打造中小學校“示范孵化”驛站,培育10所黨建工作示范校,聚焦群眾“急難事”,嚴格控制“大班額”,新建公辦幼兒園2所,新增學位360個,有效化解“擇校熱”,解決幼兒“入園難”等問題。打造醫院“健康驛站”,將“社區健康小屋”建設納入健康驛站項目平臺,投入項目資金200余萬元,在城市社區、機關、企業建立“健康小屋”110余所,定期派出紅色醫療先鋒隊,為群眾提供醫療信息咨詢,開展巡回診療服務,筑牢群眾健康防線。

“黨建+物業”為小區治理破局。堅持為民服務宗旨,針對老舊小區、“三無”小區物業管理缺失、環境臟亂差、治安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在縣域物業企業較少、市場化方式單一的現狀下,對住戶較多、基礎較好的“三無”小區,探索社區黨組織主導的物業管理模式,試點成立了由社區黨組織領辦的“紅色物業”服務隊,開展衛生保潔、設施維修、垃圾清運等基礎性服務。在“三無”小區建立黨支部2個,充分發揮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干部主動認領服務崗,帶領小區其他居民開展疫情防控、環境整治、平安維穩等工作,引導基層力量主動參與到小區治理,激活小區“紅色細胞”,以黨建引領補民生短板,構建起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業委會、小區黨支部、小區居民共同參與的“三無”小區治理體系,推進老舊小區、“三無”小區黨群共商共治,有效提升社區基層治理能力。

強保障促提升提高治理效能

規范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制定《西鄉縣鎮(街道)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標識標牌設置細則》,精心編制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圖冊,對活動場所標牌名稱、外立面正門掛牌、“一廳八室”規范布局、公示公開欄設置、掛牌準入等方面提出了5大類60項具體要求。采取試點先行、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的方式,召開現場觀摩會和交流座談會3次,對相關街道、社區進行了現場培訓指導,一體推進全縣36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規范建設,全面提升活動場所整體形象,更好發揮黨群服務中心作為黨和政府服務基層群眾的“主陣地”作用。

提升社區干部報酬保障。緊抓村(社區)“兩委”換屆契機,將81名社區專職選入“兩委”班子,嚴格落實社區工作者崗位補貼、職稱補貼、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降溫取暖等待遇保障,鼓勵社區工作者考取國家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推進社區工作專業化,截至目前,考取初級證書31人、中級證書37人。同時,縣財政每年拿出72萬元專項資金保障網格化系統運行,特別是去年以來,每年新增400余萬元,提升社區辦公經費標準及社區干部報酬待遇,有效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共駐共建保障平戰需求。發揮網格化管理優勢,深入開展黨員“雙報到”活動。在平時狀態下,由社區黨組織牽頭,統籌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參與疫情防控、環境治理、城市建設等中心工作,將“單位人”轉變為“社區人”,進一步落實職能部門基本公共服務,寓管理于服務、以服務促管理,集中力量對背街小巷、主次干道、居民小區、臨街商鋪等全方位、無死角開展集中整治,共同營造整潔、良好的生活環境。在應急狀態下,縣委、政府“一鍵啟動”網格體系,黨員干部能夠第一時間下沉到包聯小區,在統一指揮調度下,有序做好小區管控、特殊人群服務、群眾情緒疏導工作,確保大戰大考時頂得住、打得贏,為縣域穩定、城市治理貢獻“先鋒”力量。


時間:2022-12-05 18:06:07 來源:漢中市委組織部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