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縣: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近年來,延長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深化“黨建+人才(院士專家)+院校+企業+項目”機制,積極搭建“蘇陜協作”人才交流互動平臺、高端能化(石油工業)創新創業高效聯動平臺、新經濟新業態孵化培育平臺,努力實現“招才引智、招商引資、創新創業、孵化培育、科技賦能、就業服務”六大功能,著力將人才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打造成黨群中心、人才之家、專家講堂、孵化基地、展示窗口。
健全制度機制,構筑人才洼地。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延長縣引進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實施辦法(試行)》等文件,明確了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方式、支持政策、激勵培養和保障機制。充分發揮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統籌縣人才中心、科協、人社局、經發局、教科體局、街道社區等部門單位力量資源,實現一體化辦公,提供“一站式”服務,全力做好院士專家、“蘇陜協作”交流人才、科技特派員、高校畢業生等服務保障工作。與宜興市、西咸新區建立協作關系,宜延先后互派220名黨政領導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掛職鍛煉、交流學習,成功引進周春松、佘遠斌、彭孝軍3名院士,并聘請周春松院士為“延長縣高質量發展首席專家”。招錄招聘趙振斌、王婷等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10名,引進趙政陽、陳新寶、相宇波等22名專家學者入駐延長,特聘趙新茹、黨雷、屈健等15人為“延長高質量發展專家”。
做實招商引資,推動企業落地。堅持將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有機結合,制定出臺《延長縣招商引資若干優惠政策》《延長縣招商引資考核獎勵辦法》,將招商引資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實行重大項目縣級領導包抓機制,積極推進各類項目落地延長。通過周春松院士工作站,成功引進注冊資金1億元的“陜西興延環??萍加邢薰尽?#xff0c;“十四五”期間,計劃投資200億元建設“延長縣環保產業園”,可實現產值500億元、利稅40億元?,F已全面啟動50萬噸廢鹽資源化利用和“中試基地”兩個項目,投產后可實現產值40億元、利稅6-8億元。目前,與延安延河泉飲品有限公司、延長電顧綠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業簽訂招商引資合同項目37個,總投資43.32億元。
積極孵化培育,帶動大眾就業。縣委、縣政府每年列支人才工作專項資金100萬元,并建立逐年增長機制,落實就業創業優惠政策。通過為各類企業提供項目審批、工商注冊、稅務登記、金融和法律咨詢等服務,提升企業入駐數量,推動企業壯大主體、提高質量。現已入駐江蘇省宜興中超利永紫砂鄉村振興工場、陜西延長河湖生態治理有限公司等企業13家,僅陜西興延環??萍加邢薰钧}化工、中試基地等5個項目投產后,即可增加就業崗位2萬余個。目前,通過就業招聘、項目派遣、企業帶動等方式,全縣實現各類就業9680人次,兌現就業創業補貼資金1000余萬元,發放創業貸款2700余萬元。
強化科技賦能,促進成果轉化。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立健全“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構建具有延長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高端能化引領,運用周春松院士團隊“廢鹽再生循環利用”科研成果,為延長工業綠色高效發展注入了活力。圍繞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引進百合、牛蒡種植,推廣果樹高接換頭、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先后簽約王錄俊、任小林、張朝紅等科技特派員30名,服務現代農業發展。持續加強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合作,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支持延長高質量發展。目前,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35家,申報高新技術企業4家,登記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6847萬元;規上企業科研費用投入389.2萬元,同比增長54.44%。
厚植人才基礎,助力鄉村振興。聚焦鄉村振興發展要求和“五強五好”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標準,健全完善“3+2+1”培訓體系,扎實開展線上線下培訓,爭取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在延長設立遠程教學站,與宜興市委黨校實現網絡教學資源共享,通過理論學習、實戰練兵、技術比武等,培育“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等本土人才2360人,其中孫萌、王剛、馮毅成功入選“圣地英才計劃”。鼓勵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扎實推進人才“組團式”幫扶,先后組建宣傳、農業、衛生、教育、司法、科技等6個人才服務團,開展法律宣傳、醫療服務、文化下鄉等各類活動510場次,服務群眾2萬余人次;發揮“蘇陜協作”專家團隊“傳幫帶”作用,實施產業項目7個、配套項目23個,助推延長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