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縣城關街道:基層黨建“三融三有””打造發展新格局
潼關縣城關街道將黨建工作與社會治理、隊伍建設、產業發展等相融合,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逐步實現力量在基層匯聚、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延伸,形成合力共治的發展新格局。
黨建融入網格治理,為民服務提檔升級,基層治理有效果。潼關縣城關街道將推進網格黨支部建設作為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的關鍵一環,以建強組織有形覆蓋、提供保障有力支撐、健全機制有效治理等方式持續深耕網格黨建,使社區治理重心下移,農村服務觸角下延,立足“小網格”、融入“微服務”、聚合“大民生”,全面打造基層治理服務小微生態圈。今年以來,城關街道按照城市社區與農村分類施策,因村制宜,全面推進網格治理。城市社區采取“社區+網格+片區”的模式,創新將城市社區劃分為19個網格,同時深化網格黨支部創建,將支部建在網格上。修訂完善網格黨支部工作職責、議事制度、黨員志愿服務隊工作制度,積極探索“共駐共建進網格、便民服務進巷道”的服務新模式,109個共駐共建單位按照“全覆蓋、不交叉”的原則,對城市社區進行無死角、全方位包聯,以樓棟、巷道為單位,將3400余名黨員干部全部納入網格管理,實現基層治理所有要素入網、所有事務進網,全科網格服務管理全覆蓋,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農村采取“村黨委+片區黨支部+黨員中心戶”模式,利用自然村人熟底子清的優勢,依托自然村劃分管理區域,成立片區黨支部,按巷道設立黨員中心戶,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形成“鎮包村、村包組、組包戶”的網格治理服務體系。同時,深度整合多種機制,著力打造“1+N”(1個村(社區)黨委+N個服務平臺或工作室)工作模式,村(社區)先后打造積分超市、鄉賢工作室、鄉賢館、綜治中心、警務工作站、司法調解中心、村史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等便民工作站,為發揮群眾自治、法治保障、德治教化等提供平臺。
黨建融入隊伍建設,干部風貌煥然一新,干事創業有氛圍。新使命新環境為黨員管理、群眾工作及基層黨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今年以來,城關街道堅持以黨建領航隊伍建設,圍繞“三個聚焦”,在日常管理、業務開展、文化建設中,采取一系列舉措狠抓干部隊伍建設,多角度、全方位實現事合、人合、力合、心合。聚焦黨性教育。堅持以1號“主題黨日”活動為抓手,規范組織生活,強化規矩意識。開設“紅色夜?!?#xff0c;觀看紅色電影,豐富理論學習。開展“直播講黨課”,確保黨性教育全覆蓋,促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干事創業合力。聚焦業務比拼。堅持工作任務周交辦清單制,確保任務有落實,安排有回音;開設“城關大講堂”通過書記講黨課、班子成員講政策、人大代表講法規、業務骨干講制度、青年干部講打算、村干部講發展,使人人當老師、周周上講臺、個個懂業務。聚焦擔當作為。為激發干部擔當作為,在“城關資訊”公眾號平臺開設“一周看城關”專欄,促使機關和村“社區”干部在“比學趕超”中汲取奮進力量,在“追趕超越”中凝聚強大合力;開展大練兵活動,以中層干部輪崗為契機,由老年干部帶隊,中年干部當骨干,青年干部搭配學習,成立站得出、沖得上、敢干事、不出事的黨員應急突擊隊,分別充實到征地拆遷、環保夜查、310疫情防控點、防汛峪道撤離群眾等一線工作。
黨建融入產業發展,特色產業串珠成鏈,鄉村振興有特色。群眾富不富,關鍵看產業,產業強不強,主要靠支部。城關街道著力在黨建引領產業發展上下功夫,通過建設凝聚力強的組織體系及發揮模范帶動作用,突出黨員隊伍管理,探索出“黨支部定思路、支部書記把方向、黨員中心戶連群眾、致富能手抓帶動”的“四步走”產業發展模式,將村黨組織、黨員、群眾“擰在一條繩上”,群策群力,共同推進,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拓寬群眾致富路。今年以來,各村(社區)深化“曬比拼超”,互相追趕超越,特色產業競相迸發,打造出“一村一品”的城關新名片。屯豐村千畝櫻桃園碩果累累,百畝瓜蔞園連年豐收,“富”了群眾口袋;中軍帳村吊籃西瓜、車厘子市場前景良好,收益初現,供不應求;慶豐村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在文旅融合的第三產業上做足文章,亢家寨美麗鄉村建設穩步推進,全力打造示范樣點;安樂社區積極探索群眾致富新引擎,發展連翹等中草藥種植,形成了“四月連翹花正開,滿山盡是黃金甲”的產業壯觀美;留翎村因地制宜,建立山泉水廠,做活“一瓶水”,致富一方人;永豐塬村近百畝葡萄園,長勢喜人,喜獲豐收,并在二三產業下足功夫,延伸產業鏈,建設肉夾饃泡沫包裝箱廠,壯大集體經濟;順豐村光伏發電、軟籽石榴產業雙雙盈利,擴寬群眾致富路;南新社區養殖產業風生水起,做足脫貧攻堅“后半篇”文章;興隆社區依托區位優勢,科學規劃,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產業園區建設蓄勢待發;吳村社區提升服務質量,西溝公園一期建設完成,逐步形成“十村齊發力,城關百花放”產業發展新格局。